“中方欢迎印度,但不会做出重大让步” 在国际舞台上,印度的 “站队” 选择越来越清晰,不再像之前那样试图在大国之间模糊立场,而是更多地从自身利益出发做决定。 今年 5 月的金砖国家峰会上,印度不仅和中国一起签署了新能源合作协议,还主动加入了中国主导的 “金砖国家绿色能源技术共享平台”,计划在印度古吉拉特邦共建一座大型太阳能电站。 这座太阳能电站建成后,能为当地提供大量清洁电力,还能带动周边地区的就业,对印度的能源转型和经济发展都有实实在在的好处。 反观美国主导的 “四方安全对话”(QUAD),印度在今年拟议的峰会上,明确拒绝了美国提出的 “联合应对地区安全威胁” 的具体条款,只同意发表一个泛泛的合作声明。 美国原本希望通过 QUAD 让印度在对华政策上更靠拢自己,但印度很清楚,和中国在经济、能源领域的合作能直接带来就业和投资,这些是美国空泛的安全承诺给不了的,所以它不会为了迎合美国而放弃自己的实际利益。 美国显然对印度的这种 “不配合” 感到不满,今年 8 月中旬,美国突然宣布推迟原定于月底举行的美印第六轮贸易协定磋商,给出的理由是 “印度在市场开放问题上没有拿出足够诚意”。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其实是美国在对印度施压,想通过推迟磋商逼印度在对华政策上更偏向自己,面对美国的这种压力,印度并没有妥协,反而加快了和中国的合作节奏。 比如在跨境电商领域,双方约定将建立专门的沟通机制,帮助两国电商企业解决物流、支付等方面的问题,让印度的手工艺品、农产品能更顺利地通过电商平台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电子产品、家居用品也能更便捷地销往印度。 这种 “不被大国牵着走、以自身利益为导向” 的选择,在新兴国家里其实并不少见,巴西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去年,美国要求巴西减少对华稀土出口,还承诺给巴西提供一笔农业补贴作为交换,但巴西直接拒绝了美国的要求,反而和中国签署了长期稀土供应协议。 巴西总统当时公开表示:“巴西的资源合作应该基于自身经济利益,而不是外部的政治压力,中国能为巴西提供稳定的市场和长期的合作机会,这符合巴西的发展需求。” 印度现在的做法和巴西很像,都明白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盲目站队只会让自己失去发展机会,只有坚持自主决策,根据自身利益选择合作对象,才能守住国家利益。 毕竟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面临的问题也不一样,只有从自己的实际需求出发制定政策,才能真正解决国内的经济和民生问题。 接下来,印度很可能会继续深化和中国的合作,尤其是在经贸和民生领域,毕竟国内的经济压力不允许它再在对华政策上摇摆,而且和中国的合作能快速见到实效,比如恢复直航能带动旅游业复苏,扩大贸易能增加出口,这些都是印度当下急需的。 但同时,印度也不会完全和美国闹僵,还会保持和美国在军事、科技领域的有限合作,毕竟美国依然是印度重要的武器供应国和技术来源之一,印度不想失去这方面的支持。 这种 “平衡” 的思路其实不难理解,印度想在大国之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既不想得罪美国失去某些关键支持,也不想错过和中国合作的红利。 只是这种平衡需要很高的技巧,稍微把控不好就可能两边不讨好,所以印度接下来的每一步决策,都会更加谨慎,会反复权衡利弊后再行动。 最近,中印高层的互动还在继续,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 9 月初应邀访问印度,期间和印度外长苏杰生进行了深入交流,不仅讨论了如何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规模,还提到要推动中印边境贸易点的重新开放。 边境贸易点对两边的边民来说很重要,之前很多边民靠在边境贸易点售卖土特产谋生,贸易点关闭后,他们的收入受到了很大影响,重新开放贸易点,能让这些边民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和经营。 这些动作都说明,中印双方都清楚现在不是对抗的时候,合作才是符合两国长远利益的选择,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两个人口超十亿的大国如果能携手合作,不仅能缓解各自的经济压力,还能为亚洲乃至全球的经济稳定贡献力量,这比陷入无意义的博弈要实在得多。 未来,随着双方合作的不断深化,中印关系很可能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地区和全球的和平与发展带来更多积极影响。 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选择阅读了此文,这说明是对我水平的认可,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再次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一组数据带你回顾2025世运会#
别光说好听的!若莫迪希望中方伸手搭救一下,首先要在3个问题上做出实质性让步!近
【25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