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有个山西煤老板张弛前往迪拜体验贵族生活,3天挥霍了1200万,离开之前,一位

墨魂 2025-08-20 03:39:19

那年有个山西煤老板张弛前往迪拜体验贵族生活,3天挥霍了1200万,离开之前,一位迪拜贵族为他设宴送行。在宴会上,贵族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话,无论你有多少钱,你永远只是个普通人,做不了贵族,真正的贵族都是那些沙漠种树的人! 没人能想到,这个现在蹲在地里研究葡萄长势的人,曾经是山西煤矿圈里出了名的 “挥金派”,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他还是个跟着矿工下井的年轻人,靠着敢拼敢闯,攥着凑来的 8 万块拍下第一座小煤矿。 那时候中国基建正热,煤炭像挖不完的 “黑金”,他的矿场从一座扩到四座,再到八座,矿工从几十人涨到两千多,账户里的数字以亿为单位往上跳。 可钱越多,他越觉得空 —— 去参加高端酒会,别人看他的眼神总带着点轻视,有人私下说 “穿得再贵,也掩不住一身煤味儿”,甚至他误把醒酒器当花瓶时,全场的窃笑声能让他攥紧拳头。 为了争这口气,2010 年他揣着满心的不服气去了迪拜,在那个以奢华闻名的城市,他觉得只要花钱够狠,总能换来尊重。 私人飞机直接降落在停机坪,帆船酒店总统套房一住就是几天,拍卖会上看到 “沙漠之星” 钻表,他没多犹豫就举牌到 75 万美元,连直升机观光棕榈岛这种 “打卡项目”,他也眼不眨地花了 18 万。 可他没注意到,宴会上那些中东富豪看他的眼神,和国内酒会上的轻视没什么两样 —— 直到告别宴上,建材大亨哈立德端着酒杯走过来,语气平淡却戳心:“在这里,钱和沙子一样多,能在沙漠里种出树的人,才值得被记住。” 哈立德还跟他提,自己家族三代人砸了 2.3 亿美元,在沙漠里种活了 6000 棵椰枣树;阿联酋王室更是投了 110 亿,硬生生在沙漠里造出一片人工雨林。 刘金启坐在金碧辉煌的宴会厅里,突然觉得自己那些天的挥霍像个笑话 —— 他开的悍马、喝的红酒,在 “改变生态” 这件事面前,连一点分量都没有。 回国的飞机上,他看着窗外掠过的云层,脑子里全是山西老家被雾霾裹着的煤矿,还有迪拜沙漠里那片人工雨林的样子,一个念头越来越清晰:他要做点能留下痕迹的事。 回国后,刘金启没再碰煤矿生意,而是带着地图跑遍了西部,最后在贺兰山东麓停了脚 —— 这里的土壤是花岗岩风化来的,透气性好,还含矿物质,农学家说种酿酒葡萄再合适不过。 他没跟家人多商量,直接把八座煤矿全卖了,凑了 6 亿块,一头扎进了这片戈壁。身边人都说他疯了,6 亿存银行每年利息就有几千万,何必去赌一片不毛之地?可他认准了,每天带着工人在戈壁上丈量、划线,连吃饭都蹲在沙地里。 麻烦来得比想象中快,第一年建的滴灌系统,刚铺好就被沙暴掀翻,前前后后毁了 17 次,4700 万像扔在了沙里;从法国引进的赤霞珠种苗,小心翼翼种下去,最后活下来的还不到 0.3%,刘金启看着枯死的幼苗,晚上在工棚里翻来覆去睡不着,可天一亮,还是照样扛着铁锹去工地。 后来农科院的专家听说了他的事,专程来给支招,说用 “网格固沙法” 可行 —— 把沙地分成 56 个网格,每个网格先种白杨挡风沙,再用滴灌浇葡萄。 从那以后,刘金启成了工地上最拼的人,九级大风天,别人都躲进工棚,他偏要背着铁锹去巡查林带,风沙里的砾石打在脸上,划出一道道血痕,他也没退过。 有次风太大,工棚的顶都被掀了,他裹着棉被蹲在拖拉机驾驶室里,脑子里想的还是第二天要补种多少棵白杨,就这么熬了一年多,第 38 批种苗验收时,看着超过 65% 的成活率,这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当场就跪在沙地上,双手抱着抽芽的葡萄藤,哭得满脸是沙。 2017 年秋天,第一批 “贺兰红” 葡萄酒灌装好,刚送到法国参加比赛,就拿了金奖,消息传回来,工地上的人都围着他欢呼,他却只是摸着酒桶,说了句 “没白费功夫”。 到 2023 年,他的葡萄园已经扩到 3 万亩,每年能产 300 万瓶酒,带动当地开了不少民宿和物流公司,5000 多人有了工作,更让人惊喜的是,这片戈壁的植被覆盖率从 7% 涨到了 63%,每年来的候鸟都多了 23 种,以前穷得叮当响的村子,现在成了游客常来的 “葡萄酒小镇”。 其实像刘金启这样的人,国内还有不少,内蒙古的王文彪早年也是做煤炭生意的,看着家乡库布其沙漠不断扩大,他干脆停了部分煤矿,带着人在沙漠里种沙柳、柠条,用芦苇方格固沙。 二十多年下来,百万亩沙漠变成了绿洲,还带动牧民种沙棘、搞生态旅游,让 “沙漠” 变成了能赚钱的 “金山”,他们都曾靠 “挖资源” 赚钱,最后却选择 “养资源”,说到底,是明白了财富的真正分量 —— 不是银行里的数字,而是能给土地、给别人留下点什么。 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选择阅读了此文,这说明是对我水平的认可,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再次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A股将迎来1万点还是昙花一现#

0 阅读:554
墨魂

墨魂

持续分期不稳定减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