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利息变700块,我怎么能接受?”河南郑州,大妈50万在银行定存3年,到期本来有5万利息,结果听银行人员操作,提前20天取出转存,5万利息变成700!银行:补偿6000块钱!大妈:银行经理指导我,操作的。凭啥让我损失这么多钱? (来源:都市报道) 三年前的夏末,傅大妈在华夏银行存入了50万元的资金。当时,银行的客户经理建议她选择三年的定期存款,承诺到期后可以获得五万元的利息。 傅大妈觉得这个收益不错,考虑到未来养老的需要,便决定按照建议操作 时间进入2023年7月,银行方面通知她存款已到期,建议她续存或取出。傅大妈前往银行时,客户经理让她用手机操作,告诉她只需按照指示点击几下就可以完成续存。她信任对方,按照指示操作到一半时,突然出现一个弹窗,提示“提前支取”,但没有详细说明影响。 傅大妈心生疑虑,询问客户经理,是否会影响利息。对方轻描淡写地说:“不用担心,这个系统就是这样,按我的方法操作就行。”在对方的安慰下,她继续操作,选择了提前支取并续存。 几天后,银行打印出账单,她惊讶地发现,实际获得的利息只有700多元,远远低于原本预期的五万元。她立刻质问客户经理,为什么利息会缩水这么多?对方却支支吾吾,说“这需要调查”,让她回家等待通知。 十多天过去,银行方面联系她,表示会补偿6000元,但傅大妈觉得这个数额远不能弥补她的损失。她觉得自己被误导,存款的本意是为了未来养老,提前取出让她损失了大量的利息。 于是,她找来了调解员,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她强调,自己从未想过提前取款,更没有意识到操作中会出现误导。她当时只是按银行工作人员的指示行事,没有想到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 调解过程中,银行的负责人表示正在调查此事,承诺会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最终,银行只愿意赔偿2.7万元,仍无法让傅大妈满意。她觉得赔偿金额明显低于实际损失,决定继续与银行交涉。 此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网友质疑银行是否在暗中操控,利用电话引导客户提前取款,减少利息支出。也有人指出,银行应当明确告知客户提前支取会带来的利息变化,而不是让客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操作。 金融专家分析认为,银行在客户权益保护方面应当承担更大的责任。傅大妈的经历也反映出部分金融机构在服务和诚信方面存在不足。公众期待银行能够正视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弥补客户的损失,提升服务质量。 总之,这起事件提醒我们,金融交易中应当保持警惕,任何操作都应充分了解相关规则和风险。只有诚信经营,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维护行业的良好声誉。存款超50万 存款5万
“5万利息变700块,我怎么能接受?”河南郑州,大妈50万在银行定存3年,到期本
唯一社
2025-08-16 16:19:47
0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