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这样当领导,最终把自己给玩死了! 崇祯皇帝接手的,其实是一个从他爷爷、父

历史萌讯铺 2025-08-11 16:40:22

崇祯皇帝这样当领导,最终把自己给玩死了! 崇祯皇帝接手的,其实是一个从他爷爷、父亲和哥哥手里留下来的烂摊子,他跟几十年不上朝的爷爷万历皇帝截然相反,是个拼命三郎,和他的老祖宗太祖皇帝有的一拼。 正因为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所以崇祯皇帝特别着急,想要迅速扭转大明王朝这种败象,做什么事情都特别着急,恨不得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 比如在反对腐败方面,崇祯皇帝迫切得不得了,恨不得一个晚上就把全国的腐败给清除掉了。但实际上怎么可能?中国封建王朝几千年,哪一个王朝不是从建国到亡国都一直在和腐败作斗争? 公元1628年七月初,户部给事中韩一良上承崇祯皇帝整顿吏治的圣意,上疏专门论述官场贪腐之风有多严重,他从崇祯皇帝曾经对大臣说过的一句话“文官不爱钱”切入正题,洋洋洒洒写好了这份奏疏。 韩一良的奏疏采用的是议论文常用的写法,摆事实,讲道理,举例子,现身说法,其中特别以自己为例,说他两个月之内就推掉了所谓的“书仪”500两银子,说他自己算寡于官场交际的人,其他的人可想而知。 韩一良最后建议崇祯皇帝狠刹贪腐之风,抓住贪腐最严重的官员杀一儆百。韩一良上疏所陈述的问题,正是崇祯皇帝一直在考虑的问题,也是他想要整顿吏治的一个重要方面。 崇祯皇帝对韩一良这份直言不讳的奏疏非常欣赏,在召见大臣时专门讨论韩一良所提的意见。崇祯皇帝先让韩一良高声朗读这份奏疏,再让大臣传阅,并要大家发表意见。 起初崇祯皇帝非常亢奋,当众表扬韩一良,甚至提出要破格提拔他,要吏部给韩一良加右佥都御史。吏部尚书王永光对韩一良的主张不以为然,而且韩一良在奏疏中还特意点到了吏部,这让他很恼火,所以决定刁难一下韩一良。 王永光要韩一良当着大家的面,具体举出贪腐官员的例子,王永光的话很快得到崇祯皇帝的赞许,因为他也觉得韩一良在奏疏中没有具体点出有哪些贪腐官员,只是笼统一说。 王永光的话一说出来,韩一良就招架不住了,他根本没有想到怎么会突然冒出这个问题?他只好答复崇祯皇帝,说他后面再具体上奏,崇祯皇帝却不答应,要他当场指名道姓说出来。 韩一良哪敢具体说是什么人呀,他只好答复崇祯皇帝说,臣只是风闻,不曾知名。崇祯皇帝听着恼火命令他,你如果一个都不知道,你怎么能写得出这份奏疏?并规定他5天之内必须把贪腐官员的名字报上来。 几天后,韩一良根据崇祯皇帝的要求,随便列举了天启年间,周应秋等几个人的贪贿之事,以此答复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接到韩一良的奏疏后,再次召见群臣,一定要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崇祯皇帝对韩一良提到的周应秋等人很不满意,认为此事早有公论,还用你来举报? 崇祯皇帝再次拿出韩一良之前写的奏疏反复看,看到里面韩一良举自己获得500两银子的例子,当即厉声责问韩一良,是什么人送给你钱?不管崇祯皇帝怎么问,韩一良始终说风闻二字,这一下可把崇祯皇帝惹火了,当面责骂韩一良,说他前后自相矛盾,竟然敢糊弄皇帝! 很快,提拔韩一良的命令还没下来,先被崇祯皇帝革职为民。韩一良事件前后不过短短几个月,他的命运却发生如此戏剧性的变化,变化之快令所有人震惊。说得不好听,崇祯皇帝简直是把大臣当猴耍,翻脸比翻书还快。自己完全没有领导艺术和领导能力,把一件本来可以做好的事情搞得稀巴烂。 自韩一良事件之后,大臣们对崇祯皇帝的心态发生了微妙变化,再也没有人愿意跟他说实话,说真话,都是能敷衍就敷衍,能哄骗就哄骗。 最终,崇祯皇帝就是这样把自己变成了孤家寡人,一直到大明王朝彻底覆亡,他只能凄凄惨惨在煤山上吊,了结了自己勤劳又平庸的一生,他这样当领导,终于成功地把自己给玩死了。

0 阅读:2

猜你喜欢

历史萌讯铺

历史萌讯铺

铺子开张,售卖历史萌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