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造反后,唐玄宗下令将在长安的安禄山长子安庆宗斩首,群臣苦劝无果。安禄山大怒
安禄山造反后,唐玄宗下令将在长安的安禄山长子安庆宗斩首,群臣苦劝无果。安禄山大怒,在攻占长安后,把唐朝宗室、皇子皇孙公主共二百余人公开处刑进行报复。天宝十四载十一月九日,安禄山在范阳城南誓师。他伪造了一份唐玄宗...
【唐宪宗】新闻资讯
安禄山造反后,唐玄宗下令将在长安的安禄山长子安庆宗斩首,群臣苦劝无果。安禄山大怒,在攻占长安后,把唐朝宗室、皇子皇孙公主共二百余人公开处刑进行报复。天宝十四载十一月九日,安禄山在范阳城南誓师。他伪造了一份唐玄宗...
唐宪宗有一次醉酒后,见郭贵妃不在身边,便对其侍女郑氏说:“听说相士算出,你可以生下天子,让我来试一试。这是唐宪宗的酒后胡言,不想却一语成谶。事后,郑氏怀孕后生下十三皇子李忱,而这个李忱竟真的当了皇帝。这事儿听着...
公元737年,52岁的唐玄宗看上了20多岁的儿媳杨玉环,就对儿子说:“朕想娶你的妻子,你可愿意?面对唐玄宗的要求,寿王李瑁不敢不从,只好流着泪看父亲抢走了自己的爱妻。杨玉环的美,足以让诗仙李白写下“云想衣裳花想容”,...
唐玄宗的儿子棣王李琰终日沉迷玩乐,嗜色如命且喜新厌旧,府中妻妾经常争风吃醋。752年,某个宠妾在他的鞋里塞了一样东西,气得唐玄宗差点杀了他,而棣王却被活活“吓死”了。李琰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四子,母亲钱妃,生在开元...
722年,40万安南人造反,满朝文武竟无一人应战,唐玄宗在大殿上气得破口大骂。就在这时,一个太监站出来说:“陛下,老奴愿意前往平乱。唐玄宗开心地问道:“你要多少兵?太监回答:“不要一兵一卒!开元十年,安南(今越南...
809年,唐宪宗趁郭贵妃不在宫里,想临幸她的宫女郑氏,他说:“听说相士算出,你可以生下天子,今天特来求证!郑氏娇羞地说:“任凭陛下安排。唐宪宗宠幸了郑氏,没成想一击即中,十三皇子李忱出生。唐宪宗李纯在做广陵王时,...
737年,52岁的唐玄宗看上了20多岁的儿媳杨玉环,就对儿子说:“朕想娶你的妻子,你可愿意?开元二十五年,唐玄宗李隆基已经五十二岁,当了快三十年的皇帝。他有个儿子叫李瑁,封号寿王,是李隆基和曾经最宠爱的妃子武惠妃生的...
737年,唐玄宗李隆基一天杀3个皇子,其中就有太子李瑛。李瑛临死前,惨淡一笑:“父皇好狠心,为一女子,毒杀亲子,日后怕是不要后悔了。说罢,李瑛就饮下了手中的毒酒。毒酒穿肠、见血封喉,很快废太子李瑛就倒在地上,口吐...
一日,唐玄宗趁杨贵妃不在,召多年不见的梅妃侍寝。不料,杨贵妃知晓后,风风火火闯进寝宫。唐玄宗吓得一把推开衣衫不整的梅妃:“你,赶紧躲到墙缝去!梅妃苦笑:“皇上不要我了吗?江采萍,福建莆田人,出身书香门第,父亲...
公元755年的冬天,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仓皇出逃长安。走到马嵬坡时,数万士兵突然停下脚步,愤怒的喊声响彻山野:“杨国忠必须死!曾经威震四海的帝王,此刻只能眼睁睁看着宰相被砍成肉泥—是什么让盛世的大唐瞬间崩塌?痛在哪?...
公元757年,唐玄宗李隆基年已72岁,回到长安时,迎接他的是新帝李亨和3000名精锐侍卫。当唐玄宗进城时,突然停了下来,面对这种尴尬局面,宦官高力士仅用了一个方法就平息了事态。尽管困境暂时解决了,但唐玄宗深知,自己...
在《长安的荔枝》中,唐明皇李隆基就是朝野统称的“圣人”,后人称他为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一生颇有建树,打造了闻名世界的“大唐盛世”。但他在晚年又是一位无比昏庸的皇帝,只顾肆意妄为、淫乱后宫、变...
唐玄宗,从洛阳封禅泰山。日本遣唐使14次到达都城 第一次,唐太宗,在长安。第二次至第10次,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玄宗,在洛阳。第11次至第14次,唐玄宗,唐代宗,唐德宗、唐武宗,在长安。最后几次,唐朝已经走向衰败...
一天深夜,唐玄宗想念梅妃,就派人把梅妃偷偷接来,度过了一个良宵。次日一早,两人还没起床,杨贵妃就冲了进来,径直问:“梅妃在哪里?玄宗装支支吾吾地说:“不是你把她安置在上阳宫吗?江采苹,字梅妃,生于唐朝开元年间,...
公元809年,唐宪宗趁郭贵妃不在宫里,想要临幸她的宫女郑氏,他说:“听说相士算出,你可以生下天子,今天特意来求证!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唐朝的国祚得以延续,但由于种种原因,安史之乱之后的唐朝皇帝大多不怎么出名,但这并...
孟浩然的仕途之路被自己的诗歌 耽误了, 孟浩然到王维家里做客, 然后唐玄宗来了, 孟浩然社恐得躲到床底, 结果被唐玄宗拎出来念诗, 孟浩然就念了一个"不才明主弃, 多病故人疏"被唐玄宗拉黑了!历史#诗人#孟浩然
盛世皇帝的音乐狂想:唐玄宗与“霓裳羽衣”的传奇盛宴* 引子:盛世背景下的“音乐狂人”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唐朝无疑是一段令人神往的黄金岁月。那时的国家繁荣昌盛,边疆安定,百姓安居乐业,文化艺术繁花似锦。诗词歌赋...
唐宪宗时,对崔群极为赏识,认为他识见不凡,于是下令以后翰林院上书议事时必须要有崔群的署名才能呈报,换言之,任何人的谏言如果得不到崔群的背书,就根本没机会得见天日!崔群坚决反对:翰林院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后世的...
热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