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最大的笑话产生了——英国叫嚣已做好与中国开战的准备!!! 堂堂一国政府,竟然愚蠢到,要跟别的国家开战,这样的政府是怎么诞生的? 伦敦唐宁街10号突然传出"已做好对华作战准备"的声明,全球军事观察家集体笑掉大牙。这个海军规模不及中国东海舰队三分之一、军费开支连续五年下滑的国家,竟在首相苏纳克主持的"印太战略"会议上,把"对华军事预案"列为优先议题。 更讽刺的是,就在英国防部宣布增派航母赴亚太的同一天,皇家海军唯一能动的"威尔士亲王"号因动力故障趴窝朴茨茅斯港,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嘴炮强国。 英国政客的战略妄想与现实落差堪比泰坦尼克号撞冰山。国防大臣沙普斯宣称"已制定台海冲突介入方案",却绝口不提英军现役主战坦克仅148辆,不到中国一个合成旅的装备量。 军事硬实力的断崖式衰退被政客用文字游戏掩盖。英国政府高调宣传"增加国防预算至GDP的2.5%",却隐瞒这笔钱大半用于核潜艇部队维护,常规部队实际经费反降8%。皇家空军更被曝出飞行员荒,现役台风战机飞行员缺口达47%,不得不高薪招募南非退役飞行员充数。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空军2025年已列装200架歼-20,这个数字比英国所有四代机总和还多。英国智库RUSI的报告说得直白:"用1940年的军力应对2040年的威胁,就像用燧发枪对抗激光炮"。 经济基础的系统性崩塌让军事野心沦为笑谈。英镑汇率跌至1985年以来最低点,通胀率连续18个月超7%,国家债务突破GDP的300%。这种情况下强推军备扩张,直接导致民生支出削减—,NHS等待手术患者突破800万,铁路工人大罢工持续三个月。 更讽刺的是,英国对华贸易逆差高达420亿英镑,中国是其第三大出口市场,这种经济捆绑让"脱钩"叫嚣如同病患扬言要拔自己氧气管。曼彻斯特大学研究报告指出:"切断中国供应链,英国超市货架三天内就会空空如也"。 外交舞台的孤立处境撕碎了"全球英国"幻象。苏纳克政府跟随美国制裁中国企业的决定,遭到德国总理默克尔公开批评"破坏欧盟统一市场"。在英联邦内部,印度拒绝配合对华围堵,南非更直接退出"蓝色太平洋"计划。 最打脸的是澳大利亚,这个被英国视为"印太战略支点"的国家,2025年对华出口额反增12%,阿尔巴尼斯政府明确表示"不会选边站"。这种众叛亲离的局面,让英国《卫报》哀叹:"我们正在成为美国地缘政治的付费群演"。 军工复合体的产能休克暴露了虚实差距。BAE系统公司承认,为澳大利亚建造的核潜艇交付期延后至2040年,比原计划晚了11年。更荒诞的是,英国自研的"暴风雨"六代机项目,关键部件依赖美国洛马公司供应,而美国国会刚通过法案禁止对英转让变循环发动机技术。 相比之下,中国歼-35已进入量产阶段,福建舰电磁弹射测试成功率超98%。这种代际差让前皇家海军司令斯坦诺普不得不承认:"我们连中国造船厂的龙门吊都要进口,拿什么和人家的航母战斗群对抗?" 更可悲的是,其智库报告仍沿用"香港经验"分析台海,完全无视中国区域拒止能力已覆盖第二岛链。这种用马车时代地图导航星际旅行的思维,连基辛格都批评"大英帝国的记忆严重干扰了现实判断"。 社会分裂的政治内耗加速了非理性决策。保守党为转移"议员嫖娼门"舆论压力,刻意炒作中国威胁论;工党为争取军工选区支持,跟风鼓吹增加防务开支。 更荒诞的是,苏格兰民族党借机推动二次独立公投,北爱尔兰统一党要求脱离欧盟贸易规则,大不列颠正在变成"大不裂颠"。 军事冒险的历史教训被刻意遗忘。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中,英国在美苏联合施压下灰溜溜撤军,彻底终结殖民帝国幻梦;1982年马岛战争虽胜,但若非法国禁售"飞鱼"导弹给阿根廷,战局很可能逆转。 这些案例本应警示武力恫吓的局限性,但今天的英国政客却妄想用更衰落的国力复制冷战剧本。俄罗斯《生意人报》的评论一针见血:"伦敦正在表演一场没有观众的外交脱衣舞,最后只会剩下《007》电影里的道具枪"。 英国闹剧的深层警示值得所有国家深思。从"黄金时代"到"钢铁棺材",中英关系恶化本质是守成大国对新兴力量的恐惧投射。但历史早已证明,霸权执念终将被时代车轮碾碎,就像西班牙无敌舰队葬身英吉利海峡,日不落帝国在二战中解体。 今天的中国既非1840年的清朝,也非1982年的阿根廷,解放军火箭军某旅长说得好:"我们东风快递的收货地址栏里,早就删除了大西洋选项"。 当英国军舰还在为苏伊士运河通行费发愁时,中国航母编队已开始常态化远洋训练。这个世界终究要靠实力说话,而不是靠日不落帝国的余晖做梦。 信息来源: 喝成这样?英防相扬言“准备介入”台海冲突,事后赶紧找补 2025-07-28 09:20·观察者网
我认为,不思考国界划分的战略艺术,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军事家。中国东北的划界,导致有
【99评论】【79点赞】
`明月知我心
让中国航母进入英吉利海峡去旅游,看看英国还逼逼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