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基辛格预言成真!台海还没开战,另一场恶仗已逼近中国,美撕下伪装,基辛格没说错。他在2023年6月彭博社采访里就说过,中美关系站在悬崖边,如果继续这么僵持,台海可能出军事冲突,但他总强调得靠对话降温,台海可能还没出事,但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悄然逼近。但是特朗普不听,如今一一应验了。 2023年夏天,基辛格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说了一句话:“中美关系站在悬崖边上。”当时不少人觉得这是老人的忧虑过度。 可两年过去,老人说的“不是军事冲突,而是更隐蔽、更持久的较量”一一应验了。如今,台海风平浪静,但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悄无声息地逼近中国。 特朗普上台后,先是拆掉了前任政府留下的对话机制,接着把“谈”变成了“打”,这回不是打仗,是打经济。 关税、制裁、科技脱钩、供应链封锁,全方位开火。这不是一场贸易争执,却像是一场系统性经济战。从美国政府的动作来看,已经不是策略调整,而是国家意志的集中表达。 2025年初,特朗普宣布将对中国关键行业产品征收最高54%的惩罚性关税,涉及面从新能源到半导体,一口气封堵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上的多个上升通道。 这不是头一回中美打关税战,但这次下手更猛、范围更广,意图更直白,压制中国产业升级。 可打别人之前,美国忘了先看看自己有没有挨得住这拳头。根据《华尔街日报》5月的报道,美国今年上半年通胀率大幅度上涨,创下十年来新高。 普通美国家庭的年均生活成本增加了4200美元,日用品、能源、住房价格普遍上涨,一些中小企业因为成本激增撑不下去,平均每天倒闭超过200家。这拳头打出去,结果像七伤拳,自己也跟着流血。 中国没有坐以待毙。反制措施精准而克制,稀土出口管制成为关键一招。镓、锗、氖气,这些听起来陌生的元素,正是美国芯片、军工乃至航天产业的命脉。 美方试图转向日本、澳大利亚等地采购替代品,但结果却是成本高、周期长,根本无法解决供应链断点。 不仅如此,中国在科技领域的突围也快得让人意外。中芯国际14纳米芯片良率提升至平台积电标准,芯片自给率达到了将近七层。 华为实现7纳米芯片量产,彻底打破了“技术封锁”的想象。与此同时,中国97%的稀土精炼能力牢牢控制着全球出口,一旦收紧,美军F-35战机的制造都可能卡壳。 台海方向上,虽然没有直接冲突,但暗流依然涌动。2025年解放军在东部战区组织的环台演训,不再只是绕岛飞行,而是实实在在模拟“联合封锁”和“点穴打击”。 但全程没有越过所谓“台海中线”,刻意保持战略定力,意图清晰:不主动挑衅,但也不容挑衅。 五角大楼内部评估报告曾透露,美军若强行介入台海冲突,其航母编队的沉没概率极高。这可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模拟推演后的官方结论。 即便如此,美方仍继续向台出口武器,并在南海加大巡航力度,试图用“军事存在”掩盖其在经济博弈中的被动。 大陆方面也不再单靠军事震慑。政策上,对台“促融”与“反独”双轨并进。福建、广东等试点城市允许台胞担任政协委员,推动两岸共同市场机制建设。 同时,《反分裂国家法》实施细则正在加速完善,首次明确“台独”言行的司法界定标准。法律和市场,正在同步发力。 全球格局的变化也在悄然发生。2025年第一季度,人民币跨境结算占比首次超过美元。中东多个产油国宣布接受人民币结算,打破了数十年来美元对石油贸易的垄断。 美债市场也出现震荡,中国和日本同步减持美债,市场对美元信用的质疑正在升温。36万亿美元的美国债务,如今光利息支出就超过了五角大楼的全年军费预算。 与此同时,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合作在东南亚持续推进。2024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达到6.5万亿人民币,远超美欧。 有意思的是,日本虽然表面还是“印太战略”的一员,但私下却与中国签署了稀土长期供应协议,韩国也拒绝了美国提高驻军费的要求。美国的朋友圈,开始松动。 转机出现在2025年5月日内瓦谈判。中美双方在清洁能源领域达成阶段性协议,取消部分绿色技术产品的关税限制,并设立联合技术基金,推动全球碳中和技术共享。 这个合作不是“心软”,而是现实逼的。欧洲遭遇极端热浪、北美飓风频发,气候危机已经成为各国不得不面对的共同敌人。 基辛格当年说过,真正危险的不在于武器,而在于不沟通。他担心的是一旦误判升级,可能连他自己都无法预料后果。 信息来源: 《基辛格再谈中美关系:冲突可能发生,必须改变现有关系轨迹》——观察者网
百岁基辛格预言成真!台海还没开战,另一场恶仗已逼近中国,美撕下伪装,基辛格没说错
飞绿说历史
2025-08-01 16:24:4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