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吃了饭就砸锅?最大威胁现身!这次不是美国,而是俄罗斯,普京还是笑了。 俄乌

财先生观天下 2025-07-30 18:58:18

这是吃了饭就砸锅?最大威胁现身!这次不是美国,而是俄罗斯,普京还是笑了。 俄乌冲突打响后,西方车企纷纷撤出俄罗斯市场,这给中国车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凭借着高性价比的优势,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份额,从之前的不足10%一路飙升到60%,不少品牌甚至在当地建厂扩产,一时间风光无两。 可谁也没料到,就在中国车企以为能在俄罗斯市场长期扎根时,普京政府的一系列政策突然泼来一盆冷水。 先是限制平行进口,让通过非官方渠道进入俄罗斯的中国车数量锐减,接着又提高报废税,而且这税的计算方式明显针对大排量、进口占比高的车型,中国品牌成了主要承压对象。 政策一出,俄罗斯本土品牌Lada的销量立马涨了三分之一,反观中国车企,库存开始大量积压,有些企业甚至已经在考虑要不要撤离。 有人说俄罗斯这是在保护本土产业,这话没错,但细究起来,这种保护却透着一股无奈。 Lada能趁着政策东风销量上涨,靠的不是技术进步或产品升级,而是对手被人为削弱。 俄汽车产业的技术和创新能力这些年一直停滞不前,Lada的车型在安全性、智能化上和中国车差着代际。 就算短期能靠政策撑住销量,长期来看,消费者迟早会发现,自己买的不过是被“保护”起来的落后产品。 中国车企这次受挫,表面看是吃了政策变动的亏,实际上也暴露了自身的短板。 之前在俄罗斯市场高歌猛进,很大程度上依赖的是价格优势,对当地政策风险评估不足,也没来得及在技术本地化、品牌深耕上下足够功夫。 不过塞翁失马,这次教训也让中国车企认清楚,国际市场的竞争从来不是简单的“性价比”游戏,核心技术、品牌影响力、对政策环境的把控能力,才是能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的真正底气。 说到底,国与国之间的经贸合作,从来都不能只靠“兄弟情分”。俄罗斯这次的政策调整,本质上是从自身短期利益出发做出的选择。 这也给所有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了个醒:国际市场的规则远比想象中复杂,没有任何一个市场是绝对安全的“避风港”。 想要应对各国层出不穷的政策关卡和市场壁垒,必须练就一身“硬核武器”,要么掌握别人拿不走的核心技术,要么打造深入人心的品牌,要么建立起足够灵活的供应链和渠道网络。 从长远看,中国车企这次在俄罗斯遇到的波折未必是坏事。它让企业明白,价格战只能赢一时,真正的竞争力从来都建立在不可替代的价值上。 而俄罗斯市场如果长期靠政策排斥更具竞争力的外来产品,最终只会让本土产业失去进步的动力,陷入“保护—落后—更依赖保护”的恶性循环,这样的繁荣注定难以持久。 毕竟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谁能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市场最终就会选择谁,这不是靠政策就能长期扭转的规律。

0 阅读:0
财先生观天下

财先生观天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