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41年,怀着身孕的八路军女战士辛锐被日军包围,日寇兴奋地大叫,谁知等日军靠近,才震惊的发现,辛锐竟抱着3颗手榴弹! (参考资料:2024-07-23 中国军网——辛锐:血洒沂蒙的巾帼英雄) 1941年12月17日,沂蒙山区火红峪,一群日军士兵正向一个倒在地上的担架围拢过去,担架上躺着一个年仅23岁的中国女战士,双腿尽废,腹部中弹,奄奄一息。 她看着步步紧逼的敌人,眼神里没有恐惧,只有一种近乎诡异的平静,一个日本军官以为她已经断气,迫不及待地伸手去掀她身上的棉被。 也就在那一瞬间,一声巨响震彻山谷,那名军官连同他身边的士兵,当场血肉横飞,这个年轻的生命,用最决绝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最后一击。 她就是辛锐,原名辛树荷,1918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章丘,她的家庭在当地颇有声望,祖父是山东省参议员,父亲是银行家,在这样的家庭里,辛锐从小浸润于笔墨丹青,师从名家,练就了一手好字画。 如果不是时代洪流,辛锐的人生或许会是一位备受赞誉的艺术家,可在那样的年代,家与国早已休戚与共,她十五岁那年,祖父为她办画展,并将义卖所得全部捐给了抗日将士和东北同胞。 辛锐的父亲辛葭舟更是一位进步人士,“七七事变”后,他直接放弃了济南安稳的生活,变卖家产,带着全家奔赴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并将所有钱财都捐给了缺衣少食的部队。 这种家风,注定了辛锐的路,1938年,她和妹妹一同进入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从一个艺术家正式转变为革命者,她不仅学习马列主义和军事常识,更在毕业后投身实际工作。 在筹备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时,创刊号报头那幅毛主席木刻像,谁也想不到竟出自她这位年轻姑娘之手。 不久,辛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把名字从“树荷”改为“辛锐”,意思明确:她要把自己磨成一把刺向敌寇的尖刀。 在党校,辛锐遇到了时任副校长的陈明,共同的理想让两人走到一起,结为革命伴侣,可新婚第三天,辛锐就回到了她一手组建的姊妹剧团担任团长。 而辛锐的丈夫陈明,也担任着山东省战工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夫妻二人在各自的战场上发光发热。 不过,战争的残酷从不因才华与爱情而留情,1941年11月,日军调集五万余兵力,对沂蒙根据地发动了空前规模的“铁壁合围大扫荡”,妄图一举歼灭山东的党政军领导机关。 当时,日伪军推行“三光”政策,整个沂蒙山区风声鹤唳,山东党政军机关近六千人被死死围困在大青山,突围之战打得异常惨烈。 当时已有五个月身孕的辛锐,在激战中身中数弹,右膝盖骨被打碎,左膝盖骨也失去一半,腹部更是中了一枪,更不幸的是,她的丈夫陈明,在率队突围时英勇牺牲。 接连的打击和重伤,让这个年轻的女性承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部队在不断转移,带着辛锐这个重伤员极为困难,每次挪动都让她疼得昏死过去,为了保护她,组织只能将她藏在山洞里,派人专门照料。 即便如此,辛锐那颗“尖刀”之心也从未钝挫,12月17日,就在卫生所的同志抬着她出洞换药时,一股搜山的日军突然出现,包围了她们,眼看突围无望,抬着担架的四位医护人员成了敌人的活靶子。 辛锐看着为保护自己而身处险境的战友,用尽力气喊道:“放下我,你们快走”,同志们不肯,抬着她边打边冲。 谁知,辛锐竟在剧痛中爆发出惊人力量,猛地从担架上翻滚下来,再次催促:“快走,别管我”,话音未落,那四位不离不弃的战友,也先后中弹倒下。 日军围了上来,辛锐已无法站立,她只是镇静地坐起身,将三颗手榴弹放在身边,又把最后一颗揣在胸前,用棉被盖好,几个日本兵以为她已无力反抗,争抢着上前。 辛锐看准时机,奋力扔出第一颗手榴弹,炸倒一片,一名日本军官嚎叫着扑来,第二颗手榴弹又呼啸而出,将其炸伤,剩下的日军举枪瞄准,辛锐迅速投出第三颗,吓得他们连忙卧倒。 就在这片刻之间,另一名日本军官趁机开枪,辛锐中弹倒下,那军官以为她已死,狞笑着上前,一把拉开她胸前的棉被。 他没想到,这正是辛锐留给他的最后一份“礼物”,辛锐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拉响了导火索,一声巨响过后,她与扑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 辛锐用生命诠释了她的名字,她将自己锻造成了一把最锐利的尖刀,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给了敌人最致命的一击,她和丈夫陈明,这对革命夫妻双双被列入国家公布的著名抗日英烈名录,他们的故事,早已是沂蒙精神的一部分。
[太阳]1941年,怀着身孕的八路军女战士辛锐被日军包围,日寇兴奋地大叫,谁知等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7-30 16:13:18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