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43年,王光牺牲,天一亮,村民就连忙赶来收尸,但就在这时,一个东西突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7-30 15:13:16

[太阳]1943年,王光牺牲,天一亮,村民就连忙赶来收尸,但就在这时,一个东西突然掉了出来,大家看到的那一瞬间都哭了.. (参考资料:2020-05-28 人民网——巾帼英雄王光) 1943年,日军叫嚣着要把岳南根据地变成“无人区”,发起了“钳形合围”与“铁滚扫荡”,等硝烟散去,躲藏起来的乡亲们悄悄回到村里,第一件事就是四处打听区长王光的下落,每个人心里,都盘旋着一股不祥的预感。 最终,人们在辛庄村大庙前停住了脚步,一片刺眼的血迹,一处明显被翻动过的松土,答案就埋在下面,当王光血肉模糊的遗体被乡亲们刨出来时,在场的男人们也绷不住了,哭得像孩子。 然而,最让人肝肠寸断的,是在整理遗物时发现的一件婴儿小肚兜,这件小东西无声地揭开了一个秘密:王光在引开敌人时,她抛下的不只是一条命,而是两条,她用自己和未出世孩子的生命,为根据地的乡亲们换取了生机。 一个女人,得有多大的信念,才会在赴死关头,把腹中的孩子也一同献上?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二十多年前说起,王光,原名王兰香,1920年生在稷山县一个穷苦人家,年幼时就被卖给地主家当丫鬟,可她偏不认命,一路乞讨逃到了运城。 在那里,王光幸运地被王挺芳夫妇收养,不仅待她如己出,还送她进了运城女子师范附小读书,她的舅父吕程久是留过洋的知识分子,思想开明,常常教导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王兰香也争气,学习刻苦,成绩拔尖,顺利考入了运城女子师范学校。 平静的日子在1938年3月戛然而止,日军攻陷运城,学校解散,18岁的王兰香跟着养父母到猗氏县罗村避难,恰好撞上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县政府。 王光一下子找到了方向,积极投身抗日宣传,发传单、写标语,忙得不亦乐乎,母亲担心她的安危,她却说得斩钉截铁:“我做的是大事、是好事,不会有事的。” 王光加入了大众剧团,发挥自己的文艺特长,把抗日英雄的故事和日军的罪行编成戏,到处演出,有时候,戏台子就搭在离敌人据点只有四五里地的村子里。 舞台上的磨炼,让王光从一个有些怯懦的女学生,成长为自信坚强的革命战士。 1939年6月,王兰香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为自己改名“王光”,她说,革命前途是光明的,共产党员就要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同年秋天,王光和剧团团长、也是她志同道合的战友苏志乾结婚,婚后聚少离多,但两人的目标和信仰从未动摇。 此后,王光的革命道路越走越坚定,她被编入山西新军,转移到太岳根据地,不久又被组织送进抗大太行分校深造。 在军校,王光能力出众,品学兼优,毕业时,学校想留她当教官,她却坚决要求去前线:“我不怕吃苦、不怕牺牲,我要到第一线去打鬼子,去解救受苦的同胞。” 1942年5月,王光被任命为冀氏县一区副区长,这里是根据地的前沿,日伪军的“扫荡”是家常便饭,她吃住在老百姓家,带着大家搞减租减息,很快就和群众打成一片。 同年秋天,驻扎在附近的日军分队长佐木三郎扬言,一个月内要把一区变成“治安区”,他的“治安区”大梦,没做几天就醒了。 王光带着三个班的战士,乔装成出殡送葬的队伍,在半路设下埋伏,一举端掉了30多名日伪军,佐木三郎也被当场击毙,这场伏击打得干净利落,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1943年4月,王光升任四区区长,此时的岳南根据地正经历着最艰苦的时期,她像个男人一样,白天带民兵打仗,组织群众生产;晚上又和妇女们坐在一起,纺线织布,赶做军鞋。 王光还鼓励妇女姐妹们冲破封建束缚,争取婚姻自由,大伙都亲切地喊她“革命的大姐姐”。 然而,1943年10月的这一天,王光没能再回来,她带领民兵掩护群众转移时,与一股巡山的日军迎面遭遇,为了保护藏在山沟里的上百名乡亲和民兵,她毫不犹豫地选择暴露自己,独自爬上山梁,朝着与人群相反的方向跑去。 枪声响了,王光的双腿中弹,她身上唯一的武器,是一枚手榴弹。她忍着剧痛,看着敌人越来越近,在最后一刻才奋力扔出手榴弹,谁知,这颗手榴弹受了潮,并未爆炸,王光落入了敌手。 日军将王光押到辛庄村大庙,捆在柱子上严刑拷打,逼问八路军和老百姓的下落,王光的回应只有一句:“他们都在我心里!” 酷刑之下,王光昏死过去,又被冷水泼醒,但嘴里除了抗日口号,敌人得不到任何东西,恼羞成怒的日军割掉了她的耳朵,又割掉她的舌头,挖出她的眼睛,最后用刺刀剖开了她的胸膛。 王光牺牲后,中共冀氏县委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1947年,太岳二专署在翼城烈士陵园为她立碑,碑文上写道:“冀氏区长王光,身虽女辈,然在反‘扫荡’中,从未稍后,只身遇敌,因忠贞不移而遭剖腹。” 一个出身贫苦、靠着不认命和一点运气才读上书的女孩,最终选择用自己和孩子的两条命,去捍卫一种理想,或许,这种选择本身,就是对“信仰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最震撼的回答。

0 阅读:0
叨叨小科天下事

叨叨小科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