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褚时健的掌上明珠褚映群被洛阳警方带走,4个月后,褚映群在狱中自杀身亡。褚时健得知女儿死亡的消息后,当着律师的面嚎啕大哭。 褚映群并非温室花朵。三岁时,她随被划为右派的父亲褚时健下放至元江农场。母亲马静芬于40度高温下养猪,蛇虫出没的茅屋是她童年的日常景象。 当褚时健在糖厂钻研滚筒压榨技术时,女儿正赤脚踩着甘蔗渣奔跑;当他将濒临倒闭的玉溪卷烟厂打造成年利税193亿元的“印钞机”,女儿却嗅到红塔山光环下的阴影。 在众人争相巴结“褚批条”的年代,她冷静提醒:国营烟厂不是私家金库,批条换人情的游戏终会反噬。可惜沉醉在“烟草救世主”叙事里的父亲,把这份清醒当作了杞人忧天。 命运转折点像精心设计的黑色幽默。1995年2月,洛阳烟贩行贿案的举报信被送至中纪委,由此牵出褚家收受巨额钱款的利益链条。 八月褚映群被捕时,褚时健甚至安慰律师“问题不大”。他没想到女儿在狱中经历何等煎熬——一个劝父亲远离泥潭的人,最终自己深陷沼泽。四个月后她突然离世,遗体被火化,死因成谜。 更荒诞的是,当她在铁窗内挣扎时,父亲正被任命为红塔集团董事长,权力巅峰与家族崩坍在平行时空血腥交汇。 褚映群的绝望或许早埋下伏笔。童年目睹父亲缺席的创伤在成年后延续:她离婚独抚幼女,而弟弟褚一斌为逃离父亲掌控远走海外。 当她劝褚时健退休时,何尝不是在祈求一份久违的家庭安稳?但褚时健的字典里没有“急流勇退”,只有“做大做强”,这份企业家的执着最终碾碎了最珍视的掌上明珠。 女儿死后褚时健的赎罪方式很“褚时健”。七十四岁保外就医,他拖着病体上哀牢山种橙,表面说“闲不住”,实则为外孙女任书逸攒家底。 当年寄养在友人任新民家的孤女,连件像样衣服都舍不得买,如今继承的不仅是“褚橙”股份,更是一部用两代人悲剧写就的警示录。 耐人寻味的是,当褚橙年销万吨时,褚时健把产业交给儿子褚一斌而非创业功臣外孙女夫妇——那个始终渴望父爱的女儿,终究没等到父亲在权力与亲情间的真正平衡。 回看褚映群的人生,像一首未奏完的安魂曲。她劝谏时展现的清醒,比父亲打造的商业帝国更珍贵;她的死亡揭开的不只是褚家疮疤,更是国企改制初期监管缺位的缩影。 当大众赞叹褚时健七旬再创业的传奇时,或许该记得:那橙园里最酸涩的一颗,名叫褚映群。 素材来源:1998-01-26 光明日报 ──褚时健严重经济违法违纪案件警示录
1995年,褚时健的掌上明珠褚映群被洛阳警方带走,4个月后,褚映群在狱中自杀身亡
沈言论世界
2025-07-30 15:12:47
0
阅读: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