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宣布了!阿根廷总统米莱宣布永久下调牛肉、家禽肉、玉米、高粱、葵花子、大豆等农产品的出口预扣税!甚至直接影响全球农产品市场,尤其是中国的进口。 7月26日,阿根廷总统米莱做出一个重磅决定,永久性地下调一系列农产品的出口税,这项措施对阿根廷的农业市场来说,堪称一次“大改革”。 很多人知道,阿根廷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出口国之一,特别是在牛肉、大豆、玉米等领域,都是全球重要的供货大国。 然而过去几年,阿根廷农业的生死线一直被过高的出口税压得喘不过气,比如大豆的出口税曾一度高达35%,让农民生产的热情严重受挫,甚至有一部分农民干脆不再卖大豆,把它烂在田里。 米莱拍板的这个决定,可不是脑袋一热的结果,里头藏着他对阿根廷经济的一番盘算,要知道,这个国家的日子,一大半得靠地里长的、栏里养的,农业出口占了全国外贸收入的四成,多少农户的汗水都洒在这片土地上。 可这些年,沉重的税负压得农业喘不过气,牧场主也没了扩产的劲头,更让人窝火的是,巴西和乌拉圭瞅准机会,在咱们中国市场抢了不少生意。 一边是自家东西卖不出去,市场份额被人啃掉一块,另一边,国内养殖场纷纷缩减规模,连饲料商都快没生意做。 米莱心里清楚,再这么下去,农业这根经济支柱迟早要塌,他的新策略,正是想把这个困在死胡同里的产业拉出来。 于是他果断下决心减税,牛肉、家禽肉等的出口税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自然就被激发了起来。 大型加工厂接到订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阿根廷农业的活力逐渐回升,但减税带来的财税压力不容忽视。 阿根廷的财政收入中,大豆的出口税占据了约10%的比例,减少税收势必导致财政收入大幅下降,根据相关分析,阿根廷每年可能会少收40亿美元,这对财政状况是一次严峻考验。 他打算通过提高奢侈品税、电子烟税等方式来弥补财政缺口,甚至考虑对网红直播打赏征税。 这些措施虽说能暂时弥补部分财政收入,但是否能填补庞大的财政缺口,还得看后续的税收改革效果。 减税带来的“短期甜头”能否支撑起长期的财政健康,仍然是一个待解难题,很多人对米莱的改革充满疑虑,认为这项减税政策只是“缓兵之计”。 不过也有支持者认为,这是阿根廷农业发展的转机,能够刺激生产,推动出口量的提高,从而进一步促进阿根廷的经济复苏。 咱们国家可是阿根廷牛肉最大的买家,2024 年就买了77万吨,占了他们总出口量的七成多,这么大的市场,阿根廷自然想牢牢抓在手里。 按说税率降了,阿根廷牛肉的价格该往下走,出口量也该往上冲,可真要把牛肉运到中国,没那么简单,先得交 12% 的关税,这就像多了道门槛,再加上从阿根廷到中国的海运冷链费用,这笔钱也得算在成本里。 这么一来,就算阿根廷本地牛肉便宜了,到了中国市场,价格能降多少还真不好说。 再加上国内牛肉市场的缺口,巴西和美国也面临减产风险,阿根廷即使加大生产,也未必能够填补这一缺口。 米莱政策背后还涉及到更深层的经济结构问题,阿根廷农业一直是国家财政的支柱,农业减税有可能让国家的财政更加依赖税收之外的产业。 可阿根廷其他行业的竞争力远远不足,短期内很难填补农业税收减少带来的空缺,米莱的改革看似简单,实际上涉及的内容非常复杂,政府能否在减税的同时,确保财政的可持续性,是未来几年阿根廷必须应对的严峻挑战。 短期内肯定会激发生产,但长期的效果则需要依赖国际粮价的变化和政府能否平衡财政收入的挑战,值得注意的是,阿根廷过去曾经历过类似的政策。 2008年曾减税刺激农业,但随着全球粮价暴跌,农业并未因此获利,反而付出了更高的代价,因此这一次米莱能否成功,实现农业经济的复苏,仍然需要时间的检验。 从长远来看,这样的改革,尤其是农业领域的刺激政策,可能会为阿根廷的农业带来新的生机,未来几年,阿根廷能否真正实现农业的转型,走出财政困境,值得我们继续关注。 信源:央视新闻——2025-07-28——《阿根廷宣布永久下调牛肉等农产品出口预扣税》
关税战打到头破血流,最坏的结果也就是7万多家美企全部撤走,每年损失6000亿美元
【4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