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毛主席刚到延安时留下的珍贵照片,那时刚走完长征,人都瘦得脱相了,但伟人依然精神抖擞,气度不凡! 1937年1月,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终于抵达了陕北延安,这座偏僻的小城当时只有3万多人口,大部分都是窑洞和土房。 延安地处黄土高原,年降雨量只有500毫米左右,农业条件很差,当地老百姓主要种植谷子、高粱等耐旱作物,生活水平普遍不高。 中央机关刚到延安时,住宿条件非常简陋,毛泽东住在杨家岭的一个普通窑洞里,里面只有一张木桌、一把椅子和一张土炕。 为了解决吃饭问题,领导们都要参加生产劳动,毛泽东经常在窑洞前的空地上种菜,主要种白菜、萝卜、西红柿等蔬菜。 朱德更是生产劳动的积极分子,他学会了纺线织布。 延安时期的伙食标准很低,普通干部每天的粮食定量,菜品主要是咸菜、萝卜干和野菜。 办公条件同样艰苦,毛泽东写作时用的是一盏煤油灯,墨水要自己调制,纸张经常供应不足,只能在旧报纸的背面写字。 1938年5月,毛泽东完成了《论持久战》这篇重要著作,这篇文章总共5万多字,全部是在煤油灯下用毛笔写成的。 延安的文化教育事业从无到有,1938年成立的鲁迅艺术学院,最初只有几间窑洞教室,学生们坐的是自己搬来的石头。 抗日军政大学的条件更加简陋,学员们上课时席地而坐,讲军事理论就在地上画图,讨论哲学问题就围成圆圈。 1939年,延安开始了大生产运动,这是为了减轻根据地人民负担,实现自给自足的重要举措,各个单位都要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 三五九旅开发南泥湾就是大生产运动的典型代表,这个旅在1941年开垦了1.2万亩荒地,收获粮食1200石,基本实现了粮食自给。 延安的医疗条件极其落后,当时整个边区只有一所中央医院,医生不到10人,药品严重缺乏,很多手术都无法进行。 为了解决药品短缺问题,边区开始种植中草药,到1943年,已经能够生产20多种常用中成药,缓解了医疗紧张状况。 延安时期创作了很多经典歌曲,《南泥湾》创作于1943年,歌词描述的是三五九旅开荒的真实场景,很快就在根据地传唱开来。 《东方红》最初是陕北民歌《骑白马》的改编版本,1943年,农民歌手李有源把歌词改成了歌颂的内容,后来传遍了全中国。 延安的新闻出版事业也有很大发展,1941年创办的《解放日报》成为党的机关报,每天发行5000多份,是当时根据地最重要的宣传阵地。 边区政府非常重视教育工作,到1944年,延安地区已经有小学300多所,学生1.5万多人,基本普及了初等教育。 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这次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延安时期培养了大批干部人才,据统计从1937年到1947年,仅抗大就培养了10多万名军政干部,他们后来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进攻延安,中共中央主动撤离,但延安精神却随着这些干部传播到全国各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现在的延安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9年,延安市实现了整体脱贫,成为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典型代表。 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等革命旧址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参观,这些保存完好的窑洞和旧物,让人们直观地了解那段艰苦奋斗的历史。 延安时期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在新时代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需要这种精神的支撑。 你觉得延安精神在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中还有什么现实意义? 信源:毛泽东名著《论持久战》背后的故事——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这是毛主席刚到延安时留下的珍贵照片,那时刚走完长征,人都瘦得脱相了,但伟人依然精
文史充点站
2025-07-27 16:20:37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