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事,中美已经商量好了。那就是欧洲上也得上,不上也得上。把欧洲绑上餐桌,美国降息的条件就具备了。 7月22日,中美都宣布贸易谈判要在斯德哥尔摩重启,这有可能是最后一轮谈判,美国财长贝森特直言,此次谈判主要涉及中美关系,但对全球贸易和经济也具有重要意义。 其实这个所谓全球,就是指欧洲,要知道美国现在最急的是降息,美联储喊了大半年宽松经济,可国内通胀刚压下去,贸然降息怕把经济节奏打乱,只能想办法拉着欧洲一起动。 欧洲央行要是先松口,美元跟着降息就能少受冲击,还能借着资本流动收割一波欧洲市场。 但欧洲也不傻,自己刚从能源危机缓过来,降息意味着欧元贬值,进口成本往上走,老百姓的日子更不好过。 这时候美国就得拿点好处出来换,比如在关税谈判里给中国让步,让中国对欧洲的商品多买点账,欧洲才有动力配合。 中国作为欧洲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尤其在汽车、机械这些领域,互相依赖度很高。要是美国逼着欧洲选边站,搞“脱钩”那一套,中国的市场份额肯定受影响。 所以在贸易谈判里,中国愿意在关税上松点劲,但前提是美国别怂恿欧洲搞技术封锁,特别是在新能源、半导体这些关键领域。 毕竟欧洲的企业,像大众、西门子,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真要撕破脸,他们第一个不答应。 不过要说中美能完全达成一致,可能性不大,美国想的是让欧洲当降息的“垫脚石”,顺便把欧洲绑上对抗中国的战车,中国要的是欧洲保持中立,别跟着美国瞎起哄。 这两种诉求本身就有矛盾,就拿乌克兰问题来说,美国想让欧洲持续对俄施压,消耗俄罗斯的实力,中国却希望欧洲早点停火,恢复能源和粮食贸易,两边的立场差得远。 再看欧洲自己的态度,马克龙前段时间访华,喊着“欧洲要战略自主”,就是不想再当美国的附庸。 德国虽然在军事上依赖美国,但巴斯夫在湛江砸了百亿建厂,大众电动车一半的产能放在中国,这些企业的利益决定了德国,不会轻易跟着美国跟中国对着干。 更别说欧洲的老百姓,通胀刚降下去一点,谁也不想因为大国博弈,再回到买个面包都要精打细算的日子,这种民意基础也让欧洲政客不敢太激进。 从实际动作看,中美这阵子对欧洲的“示好”都挺明显,美国商务部放行了几批,对欧洲企业的技术出口许可,算是给欧洲企业吃了颗定心丸。 中国则加大了对法国红酒、德国汽车的进口,上个月中欧班列的货运量又涨了10%,另外欧盟主席冯德莱恩访华,肯定也会谈到合作的事情。 这种互相给甜头的操作,更像是在为谈判铺路,而不是已经谈成了什么。 说到底欧洲这块地,从来都是大国角力的棋盘,中美想把欧洲拉到自己的节奏里,最终还得看谁能拿出真金白银的好处。 美国的降息算盘能不能成,要看欧洲敢不敢赌上经济稳定,中国能不能保住欧洲市场,关键在能不能让欧洲企业觉得“跟着中国有肉吃”。 至于最终的结果,恐怕不是一次谈判能定下来的,毕竟欧洲的政客们,最擅长的就是在大国之间晃悠,不到最后一刻,绝不会轻易亮底牌。 这事儿里最有意思的是,中美看似在较劲,实则都在避免把欧洲逼到对立面。美国怕欧洲倒向中国,丢了传统盟友,中国怕欧洲被美国绑走,断了贸易这条腿。 这种微妙的平衡,反而让欧洲有了更多讨价还价的空间,大国博弈的核心还是实力,等中美关税定下来,谁手里的筹码多,谁就能在欧洲多占一分便宜,这才是眼下最实在的逻辑。
欧洲的事,中美已经商量好了。那就是欧洲上也得上,不上也得上。把欧洲绑上餐桌,美国
财先生观天下
2025-07-26 19:57:38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