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11月的一天,李士群的妻子叶吉卿独自一人去见了大特务徐恩曾,她身穿旗袍,婀娜多姿,她的目标也很明确,那就是色诱,一晚交谈过后,第二天她手上就多了一张29个字的徐恩曾亲自书写的赦免令。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3年11月,南京寒意袭人,街头行人寥寥,一阵高跟鞋声打破清晨的寂静,一位身着墨绿色旗袍的女子走出中央饭店,旗袍裁剪贴身,勾勒出她曼妙的身姿。 她的神情冷峻,步伐稳重,手中紧紧攥着一张薄薄的纸,上面写着二十九个字,这是一纸赦免令,一张赎回丈夫性命的通行证,纸张轻薄,却承载着一个女子全部的尊严与沉重的命运。 她叫叶吉卿,出身浙江名门,父亲在上海经营布匹生意,家境殷实,自幼接受西式教育,谈吐得体,举止优雅,是旧上海女学堂中典型的才女,年少时结识了出身寒微的李士群,一位满口革命理想、善于言辞的青年。 他家贫母弱,靠画画度日,后来辗转入上海大学学习化学,伪装身份从事地下活动,青年男女在风雨如晦的年代里迅速相恋,结为连理,从那一刻起,叶吉卿便与动荡的时代结下了不可分割的联系。 初入革命的日子如梦如幻,李士群以记者身份在上海滩游走,暗中参与组织联络,不久,他在公共租界被捕。 叶吉卿不惜动用全部家族关系,委托上海地头青帮大佬季云卿周旋,方才将其营救,这是她第一次涉足黑白两道,也第一次品尝现实与信仰的撕裂。 1932年夏天,李士群再次入狱,被中统秘密关押于龙华监狱,狱中酷刑如影随形,他终究撑不住,供出组织,接受改编,从此踏入特务生涯的边界。 表面上仍受中统利用,暗地里却心生动摇,他不再谈理想,不再提革命,更多时候思考如何自保与翻身,他的转变悄无声息,也未曾向叶吉卿坦白。 1933年春末,地下党察觉其异动,布置试探任务,要他刺杀中统特务丁默邨,李士群将密令转交丁默邨,两人决定合谋设局,借刀杀人,他们抛出假情报,引导矛头转向中统的上海区头目史济美。 六月十四日,史在上海广西路遭枪杀,当场毙命,案件震动南京,局势骤然紧张,中统局长徐恩曾亲自下令清查,李士群随即被捕。 这一次,罪名不再是模糊的政治嫌疑,而是涉及高层暗杀,李士群被送往南京,关入大牢,酷刑折磨彻夜不止。 消息传到上海,叶吉卿如坠冰窟,她将家中金银珠宝倾囊取出,四处求助,不惜重金贿赂军警和政要,然皆遭拒,众人皆知此案牵涉甚广,谁也不愿接手这枚定时炸弹。 她最后将目光投向徐恩曾,不是因为信任,而是清楚,他是唯一有权下令释放之人,她没有贸然前往,而是先托中统中层传话送礼,历经数日斡旋,终于换得一次面见机会。 那是个寒冷的傍晚,天色将暗,她身着考究的旗袍,妆容淡雅,随身携带两件重礼——一尊黄金弥勒佛和一串钻石项链,南京中山东路的徐公馆内,木门厚重,厅堂庄严。 她在客厅等待许久才得以入内,随后与徐恩曾共处长达一夜,外界无人知晓当夜所谈细节,但次日清晨,叶吉卿从中央饭店走出时,手中握有一纸手谕。 赦免令上简短交代:“着将李士群开释,但不得擅离南京,任命李士群为南京区侦查股侦查员,” 李士群很快被释放,甚至得以重回系统,历劫归来,他并未收敛锋芒,反而更趋投机,他深知身份不保,遂暗中与日本人接触,通过川岛芳子牵线,搭上特高课的线索。 五年后,上海沦陷,他登上了叛国者的高位,在极司菲尔路76号建立特务机关,主持抓捕、审讯与处决,此地成为“魔窟”,传出无数惨叫与血腥,他亲手将曾经的信仰与同伴送入深渊,换来短暂的权力。 叶吉卿始终陪伴身侧,她频繁出入社交场合,成为特务头目夫人的象征,坊间有猜测她是否已经认同丈夫的选择,亦有传言她仍内心挣扎,但无论真相如何,她已无法抽身。 1943年秋,李士群在一次与日军军官的宴会上突然腹泻,三天后暴毙,日方称其感染霍乱,但更多人相信他被日方清除,两年后,抗战胜利,叶吉卿因“汉奸家属”之名锒铛入狱,病死于南京老虎桥监狱。 这一对夫妻的命运,起于一纸信仰,转折于一场酷刑,转向于一夜交易,终结于乱世清算,那张写着二十九字的赦免令,曾是叶吉卿最珍贵的“筹码”,也是她人生向下沉沦的起点,风声依旧,旧楼犹在,罪与情早已灰飞烟灭。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1933年11月的一天,李士群的妻子叶吉卿独自一人去见了大特务徐恩曾,她身穿旗袍
瀚霖学史本人
2025-07-26 15:38:59
1
阅读: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