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志愿军战士程立人,失踪三十年后,摇身一变成了阿根廷的富亨,坐拥60万

趣叭叭 2025-07-22 11:40:50

1986年,志愿军战士程立人,失踪三十年后,摇身一变成了阿根廷的富亨,坐拥60万亩农场,身价高达上千万,还娶了总统的妹妹......

主要信源:(界面新闻——从奴隶到总统,南美华人是如何崛起的;东南网——志愿军老兵远走阿根廷成总统妹夫 坐拥60万亩地)

程立人的故事开始在贵州思南县一个叫许家坝的地方。

他出生在商人家庭,家里条件不错,这让他从小有机会读书上学。

1945年,他考进成都一所大学,学的是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

年轻人脑子活,学语言挺快,算得上是有天赋。

1949年毕业那会儿,外面乱得很。

他没什么别的选择,进了国民党川军95军,当了个小军官。

没过几个月,这支队伍起义了,被整编进解放军第六十军。

1951年抗美援朝,他跟着队伍去了朝鲜。

在第五次战役里头,程立人被美军抓了俘虏。

有的战友说他当时是自己投降的,但他自己说是走不动掉了队。

真假说不清,反正他进了战俘营是真的。

在战俘营里,懂外语的人不多。

美军看他英语说得流利,让他当了个管事的,管着一千多战俘,还给美军编点教材。

这下子他在战俘营里成了个特殊人物,有些战友背后骂他是帮洋人干活的。

不过他也没完全顺着美军来,有回战俘们闹事夺了权,程立人没跟着报复人。

还有一次他帮着个美国牧师说话,让人给打了,也没找美军撑腰。

仗打完了,战俘们要选去处,要么回大陆,要么去台湾那边,还能去中立国。

程立人掂量来掂量去,最后选了去印度。

回去怕被追责,去台湾又不愿意,想着先去印度躲躲风头再说。

到了印度一看,日子还是苦。

五十年代的印度对华人不怎么好,做的大多是修鞋、做皮货这类累活儿。

干了一年多,程立人觉得这条路走不通。

1954年他一横心去当了海员,在货轮上漂了七八个月,1955年底终于踏上了阿根廷的土地。

这块土地倒成了他的福地。

阿根廷地方大,人又少,养牛种地搞贸易挺容易挣钱。

他脑子转得快,发现两国之间买卖货挺来钱。

在阿根廷当地买红纹石便宜得很,加工成首饰拿到印度就能卖高价。

扭头再收上印度便宜的豆粕运回阿根廷卖饲料给养牛的。

两头都能赚差价,那几年真叫他摸着了发财的门道。

程立人又赶上海运的好时候,集装箱轮船刚流行起来,运费便宜了不少。

他的买卖越滚越大,从首饰做到饲料,又做到农场买卖。

1968年,他四十二岁的时候,已经混成阿根廷排得上号的珠宝商。

手里攥着两家上市公司,还买下了整整60万亩的农场。

9000多个足球场那么大一片地,搁在贵州老家,差不多顶半个县的地盘了。

钱挣得差不多了,他又想着在阿根廷站稳脚跟。

靠着生意场上结识的达官贵人,他认识了总统劳尔·阿方辛的妹妹。

两人后来真成了夫妻,程立人就这么当上了总统的妹夫。

有了这门亲事,阿根廷社会上谁见着都得高看他一眼,生意也更顺当了。

他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开了商铺,华人见了面都爱往他那凑。

他帮过不少初来乍到的中国人,有介绍活计的,也有借点救急钱的,时间长了,唐人街上没几个不认他的。

1986年,程立人已经六十岁了。

离乡三十多年后头次回贵州老家。

走到许家坝一看,泥巴路上坑坑洼洼的。

他自己掏美元捐了条公路,老百姓出门总算不用趟烂泥坑了。

他还惦记着朝鲜战场上的老战友,寄过几回美元。

可惜那时候乡下人不认识洋钞票,银行也换不到,老兵们只能写信说声谢谢把钱退回去。

程立人又想着把南美洲的荷荷芭引到贵州种,没准能帮乡亲们多挣几个钱。

可树种下去才发现贵州的水土跟南美不一路,最后也没栽活。

这心思倒是留在了老家。

后来到2015年,他自己年纪大了走不动道,专门派了人带着钱到武汉,拜访湖北长江国际商会。

那意思很明白,人走得再远,根还扎在中国这片土地里。

从贵州大山出来,在朝鲜打过仗当过俘虏,印度待过海上漂过,最后在阿根廷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手里握着60万亩土地,当上总统亲戚,程立人这条道弯弯绕绕走了七十多年。

他没忘本,惦记着拉扯过一把的家乡人。

说到底,是在泥坑里爬起来时咬紧的那股劲儿,在异国他乡闯荡的胆量,还有心里头那点对故土的念想,让他走完了这条道。

对此您怎么看?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3
趣叭叭

趣叭叭

趣叭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