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死后,萧何因立有大功,被刘邦封为相国,赏赐500名侍卫。一时间,萧府门前热闹

古往趣话社 2025-07-22 09:42:13

韩信死后,萧何因立有大功,被刘邦封为相国,赏赐500名侍卫。一时间,萧府门前热闹非凡,前来道贺的官员络绎不绝,大家都想和这位新贵相国套套近乎。萧何站在府中,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却五味杂陈。 起初,萧何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得意的。自己多年来为刘邦鞍前马后,从沛县就开始追随,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如今终于位极人臣,这份荣耀可不是谁都能有的。可没高兴多久,一个叫召平的门客却穿着素服就来了,这在一片喜庆的氛围里显得格外扎眼。萧何的侍卫自然是要拦住他,可召平却大声嚷嚷着要见萧何,说有性命攸关的大事相告。萧何本就心思细腻,一听这话,赶忙让人把召平请了进来。 召平见到萧何,也不废话,直接就说:“相国啊,您大祸临头了还不知道呢!”萧何一惊,忙问缘由。召平说:“皇上在外征战,风餐露宿,您在京城留守,本就没什么危险,如今皇上却突然给您增派卫队,还加封食邑。这可不是什么好事,韩信刚谋反被诛,皇上这是开始怀疑您了啊,这些士兵名义上是保护您,实则是监视您呢!”萧何听后,后背直冒冷汗,他怎么就没想到这一层呢。自己和刘邦相识多年,可伴君如伴虎,刘邦的心思哪是那么好猜的。 好在萧何脑子转得快,立马按照召平的建议,推辞了封赏,还把自己的家产都捐出来资助军队。刘邦得知后,果然十分高兴,对萧何的疑虑也暂时打消了。可这只是暂时的平静,刘邦对萧何的猜忌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再次爆发。 第二年,淮南王英布又起兵造反了,刘邦不得不再次御驾亲征。这一走,刘邦心里又开始惦记起萧何来,隔三差五就派人回京城打听萧何的动向。每次使者回来都报告说,萧相国在京城安抚百姓,还拿出自己的财产资助军需,和之前一样尽心尽力。可即便如此,刘邦还是不放心。 有谋士就提醒萧何:“相国啊,您功劳这么大,又深得民心,皇上能不忌惮吗?您现在不如做点强购民田民宅、放高利贷的事儿,败坏下自己的名声,这样皇上才能安心。”萧何心里很纠结,自己一生清正廉洁,要做这些自毁名声的事,实在是不情愿。可想到自己的身家性命,还有家族的安危,他最终还是咬咬牙照做了。 刘邦班师回朝的时候,果然有百姓拦路告状,告萧何强占民田。刘邦表面上责备萧何,可心里却暗自松了一口气,觉得萧何终于没有威胁了。但萧何还是不小心触碰到了刘邦的底线。有一次,萧何看到长安地少人多,就建议把皇家园林的空地分给百姓耕种,秸秆还能作为皇家畜养野兽的饲料。刘邦一听就火冒三丈,觉得萧何这是在收买人心,当场就下令把萧何关进了大牢。 好在过了几天,刘邦的一个贴身保镖趁着刘邦心情好,替萧何求情。刘邦冷静下来一想,萧何跟随自己多年,功劳确实很大,也没做过什么对不起自己的事,而且他年纪也大了,应该不会有谋反的心思。于是,刘邦就把萧何放了出来。 萧何从一个小小的沛县吏,到成为汉朝的相国,一路走来,为汉朝的建立和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可在刘邦的猜忌下,他却不得不小心翼翼,甚至自毁名声来保全自己。伴君的日子,实在是如履薄冰。他的一生,既展现了非凡的政治才能,也充满了无奈和悲哀。回顾这段历史,我们能看到在权力的漩涡中心,人性的复杂和无奈。帝王的猜忌,臣子的自保,都在这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一一上演。 参考书籍:《史记》

0 阅读:65

猜你喜欢

古往趣话社

古往趣话社

一起趣话,畅聊历史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