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一个84岁的老太太来到政府接待处,对工作人员说:“我要捐款24亿!”她哪来的这么多钱? 耿维馥,1899年生于沈阳一户丝绸商贾之家,家里店铺遍布奉天,生意做到京津。她从小读私塾,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琴棋书画样样拿得出手,算得上大家闺秀。父母本想给她找个门当户对的婆家,可她偏偏遇上了赵欣伯,一个才华横溢却命运坎坷的男人。赵欣伯,1890年生于河北宛平,家境清贫,靠苦读考进北洋大学,受新思想影响,投身国民党,参加二次革命。革命失败后,他被通缉,带着恋人王碧琰逃到大连。 1915年,赵欣伯和王碧琰登船赴日。王碧琰拿出全部积蓄,供他读明治大学法律系。两人租了东京一间小公寓,日子虽清苦但感情深厚。赵欣伯埋头苦读,王碧琰操持家务,偶尔哼几句京剧。1921年,王碧琰因手术意外去世,赵欣伯悲痛欲绝,险些放弃学业。1925年,经妹妹介绍,他认识了耿维馥。耿维馥被他的才华吸引,很快坠入爱河。赵欣伯提出让她改名赵碧琰,以纪念亡妻。耿维馥虽觉别扭,仍点头同意,次年随他赴日,进入师范学校读书,还生下儿子赵宗阳。 赵欣伯在日本任中文讲师,结识军方人士,思想逐渐被军国主义腐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彻底投靠日本,参与伪满洲国建设,当上奉天伪市长。他利用职权大肆敛财,压榨百姓,甚至贩卖鸦片,双手沾满不义之财。1933年,他因贪污被日本人冷落,回到日本,用积蓄买下大量房产和黄金,跻身上流社会。1938年,他再次回国,担任华北伪政权顾问。抗战胜利后,他被捕,1951年在狱中去世。耿维馥则带着儿子隐居北京,改回本名,以清洁工身份谋生,烧毁丈夫遗物,过起清贫日子。 1963年,政府找到耿维馥,告知赵欣伯在日本留下30亿巨额财产,需确认她身份追回。她翻出旧箱子,取出结婚证和赵宗阳的出生证明,配合调查。1979年,律师傅志人接手此案,奔走沈阳、长春,搜集证词,找到赵家旧仆和赵欣伯旧同事,证实耿维馥身份。1984年,东京法庭开庭,耿维馥作为证人出庭,提交赵宗阳出生证明,证明其左眼失明,击破冒充者的伪证。9月7日,法庭判决,30亿归还耿维馥。她回到北京,坐在四合院里,面对巨额财富,陷入深思。 中秋夜,耿维馥召集子女,宣布捐出24亿给国家。她认为这笔钱来路不正,是丈夫背叛祖国换来的,留着只会害人。次日,她带着公证遗嘱走进市政府大厅,工作人员接过文件,震惊不已。这笔捐款在当时是天文数字,消息传开,北京街头议论纷纷。有人佩服她的义举,有人好奇她背后的故事。政府为表彰她,授予干部身份,安排新住所,可她仍穿着旧布鞋,每天清晨扫街。她的子女继承剩余财产,低调生活,热心公益,延续她的善举。 耿维馥晚年住在政府安排的平房里,院子里有棵老梨树,每年春开白花。她常坐在树下晒太阳,手捧茶杯,望向胡同尽头。子女常来看她,带些水果和点心,孙辈围着她玩耍。她从不提丈夫的罪行,只偶尔聊起旧时沈阳的热闹。1989年春,她卧病在床,床头放着儿孙照片,临终前握着赵宗阳的手,安静离世,享年89岁。
1984年,一个84岁的老太太来到政府接待处,对工作人员说:“我要捐款24亿!”
文山聊武器
2025-07-20 18:25:45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