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与大部队走散的陈洪远意外发现一处山洞,进去后竟然发现了越军的秘密电台,正当他准备破坏电台时,身后传来了微弱的呼吸声,猛然回头陈洪远被吓出一身冷汗,一双眼睛正盯着他。、 说起陈洪远,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但他的故事却是老山战役里一段让人热血沸腾的传奇。他是贵州镇远县人,1962年出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小时候家里穷,父母靠种地养活一家人,陈洪远从小就跟着下田干活,风吹日晒,练就了一身结实的筋骨和不服输的脾气。1980年,他18岁那年,响应国家号召参了军,加入了昆明军区第14军40师118团。从新兵开始,他就表现得特别突出,跑步快、枪打得准,训练场上从不偷懒,很快就成了连队里的尖子兵。 1984年,中越边境的局势越来越紧张,越军频频挑衅,严重威胁我国边境安全。为了捍卫国土,老山战役正式打响。这场战役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军队在西南边境的一次硬仗,目的是教训越军,保住老山主峰和周边战略要地。当时陈洪远所在的小分队接到了一项重要任务:深入敌后,破坏越军的指挥和通信系统。这任务听着就危险,谁都知道,深入敌后就等于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 4月28日凌晨,战役拉开序幕,天还没亮,炮火就铺天盖地砸下来。陈洪远跟着小分队摸黑前进,雾气很重,能见度极低。突然一阵猛烈的炮击袭来,队伍被冲散,他和战友们失去了联系。那一刻,他完全可以选择撤回去找大部队,但陈洪远没这么干。他咬咬牙,一个人扛着枪,继续往前走。 在敌占区转了好一阵,他发现了一处隐蔽的山洞,里面隐约传出电波声。凭着直觉,他觉得这地方不简单,果不其然,洞里藏着越军的秘密电台。这电台可是越军指挥的大动脉,破坏了它,能让敌人变成聋子和瞎子。陈洪远当机立断,准备动手。可就在他动手的时候,身后传来了动静,他猛一回头,发现敌人已经近在咫尺。接下来的战斗异常激烈,他一个人对上好几个敌人,硬是拼出了血路,不仅砸了电台,还带回了关键情报。 这场战斗里,陈洪远的左眼被弹片击中,彻底失明,但他硬撑着完成了任务。战后,他被中央军委授予“孤胆英雄”的称号,还记了一等功。那年他才22岁,一个贵州农村来的小伙子,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给国家立下了大功。 老山战役的背景也值得说一说。这场仗发生在1984年4月到7月,地点在云南麻栗坡的老山地区。当时越军仗着地形优势,占了老山主峰,还修了工事,想长期霸占咱们的领土。中国军队忍无可忍,决定反击。战役打得异常惨烈,我军伤亡不小,但最终把老山夺了回来。这场胜利不光保住了国土,还震慑了越军,让他们不敢再轻易挑衅。从战略上看,老山战役稳住了西南边境的局势,对国家的安全意义重大。 陈洪远的事迹在当时传遍了全国,他成了无数人眼里的英雄。受伤失明后,他没抱怨过一句,退伍后还积极投身国防教育,经常给年轻人讲当年的故事。他的坚韧和乐观感染了很多人,甚至有人说,他那只瞎了的眼睛,比我们这些健全的人看得还清楚——他看的是责任,是信仰。 说到陈洪远的个人品质,真得佩服他的胆量和担当。孤身深入敌后,这不是谁都能干的事儿。他在部队里就以胆大心细出名,每次任务都冲在前面,但从不莽撞。战友们回忆,他平时话不多,可关键时刻特别靠谱。还有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左眼没了,他没想着退下来享清福,反而觉得自己还能为国家做点啥。这种精神放到现在,也值得我们好好学学。 老山战役里,像陈洪远这样的英雄还有不少。比如40师的另一位战士李海欣,他在战斗中抱着炸药包冲向敌军碉堡,用生命炸开了一条路。这些人的牺牲和付出,才换来了咱们今天的安稳日子。陈洪远后来也说过,他觉得自己运气好,能活下来带回情报,可那些没回来的战友,才是真正的英雄。 战后的陈洪远也没闲着,他回到地方后,积极参与退伍老兵的工作,还经常去看望烈士家属。有人问他后不后悔,他笑笑说:“后悔啥?国家需要我的时候,我得站出来。”这话听着简单,可背后是多大的胸怀啊。他还特别关心下一代,经常跑学校给孩子们讲老山的故事,希望年轻人能明白和平有多珍贵。 从陈洪远的故事里,能看到一个普通人怎么在关键时刻变得不普通。他的成长经历其实跟很多农村孩子差不多,没啥特别的背景,可他硬是靠自己的努力和信念,干出了惊天动地的事儿。这也说明,英雄不是天生的,而是用行动证明出来的。 再说说老山战役的影响。这场仗不光是军事上的胜利,还提振了全国人民的士气。那时候国家刚改革开放没几年,日子还不好过,老山战役的胜利让大家更有信心,觉得咱们中国军队行,国家也能挺住任何考验。后来边境稳定了,经济发展也跟上来,这都跟当年的硬仗脱不开关系。 陈洪远的事迹对后人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现在生活好了,有些年轻人可能觉得战争离自己很远,可看看陈洪远的故事就知道,今天的安稳是多少人用命换来的。他的精神不光是勇敢,还有对国家的热爱,对责任的坚守。这些东西不过时,放到任何年代都值得学。
1984年,与大部队走散的陈洪远意外发现一处山洞,进去后竟然发现了越军的秘密电台
文山聊武器
2025-07-20 18:25:4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