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淮阴时,负责攻城的新四军没有炸药,他们用了一颗未爆炸的美制B29飞机炸弹,装在手推车上,上面盖了湿棉被作为土坦克,想把炸弹推到城门洞,点引爆炸。当手推车推过开阔地时,目标被敌人发现,战斗从此打响。 1945年深秋,淮阴城外空气像凝固了似的。 新四军攻城部队缺炸药,硬是把一颗没炸的美国B29大炸弹架在手推车上,蒙上几床湿棉被当土坦克使。几个战士顶着被褥推车往城门洞挪,盘算炸开进城的路。 可惜推过空地时露了馅,敌人火力劈头盖脸砸下来。 南门那边特务团团长郑贵卿牙关一咬,挥手下令强攻。 几十架云梯像长龙似的竖起,冲最前头的是七连五班班长徐佳标。 这小伙子在阜宁立过战功,攀墙快得跟狸猫似的。眨眼的功夫他就蹿上墙头,红旗往城垛上使劲一插。这下捅了马蜂窝,敌人借着碉堡往下狂甩手榴弹,那架势比下雹子还密。 只听咔嚓几声,徐佳标脚底下的云梯拦腰炸断。 半空里的战士跟下饺子似的往下掉,伤了好些人。 徐佳标眼明手快抱住城垛,身子一翻滚上城墙。 没承想刚冒头,守城的抡起马刀就剁,生生把他俩手腕子砍断了。小伙子眼前一黑,瘫在城垛边生死不知。 城墙上战得正狠,城墙下的更叫人掉眼泪。 云梯断的够不着墙头,挂彩的兵咬紧牙关背靠背坐实了,拿肩膀头当梯磴。 其他战士踩上去把半截云梯往城墙上送,前头刚被刺刀捅下来,后头人踩着血印子又往上冲。 手榴弹嗤嗤冒着火星掉下来,能动的立马捡起来往回扔。 重伤的见着冒烟的弹子滚到身边,有的拼力扔进护城河,来不及的就扑上去用身子压住,拿自己的命给兄弟铺路。 新四军这股不要命的劲头把敌人唬住了。趁着守军脚软,战士们踏着血路翻上城头。 冲锋号响得震耳朵,二梯队正待跟上去撕开口子,暗地里却杀出个程咬金——敌酋潘干臣派女婿领着军官教导团堵了缺口。 城墙暗堡突突冒出火舌,后续部队被死死按在城外。 这当口儿,昏迷中的徐佳标被枪炮震醒。 抬眼看见带他的营长宋传海倒在不远处,才二十四岁的老红军连长,被暗堡冷枪打得浑身窟窿。 城垛边上倒的都是熟面孔的兄弟伙。 城下用望远镜盯着的团长,看得真真儿的:那断了双腕的小伙子居然颤巍巍撑起半截身子,血糊糊的胳膊肘子蹭着城墙皮,一寸一挪地往暗堡拱。 整个城垛子被他拖出条血道子,硬是挪出五六尺远。 搁寻常人这几步路抬脚就到,可对这个断了手淌了半天血的兵来说,真比挑两百斤担子爬坡还费劲。 只见徐佳标猛地挺起腰板,整个身子直挺挺撞向枪眼。 敌人的机枪突地哑了火,城墙下的战士嗷嗷叫着往上冲,像潮水般卷上淮阴城头。 战后战友们收殓遗体,看见徐佳标肚子上筛子似的全是枪眼。 新四军三师党委给他封了"淮阴战斗英雄"名号,带的班改叫"佳标班",他堵枪眼的南门改称"佳标门"。这淮阴城门上的血印子,比啥纪念碑都管用。 当年那些并肩血战的老兵,如今岁数都不小了。 2019年清明节,几位八旬老人互相搀着爬上佳标门旧址。白发苍苍的老班长抚着城墙上的老砖,喉咙发紧:"老徐这堵枪眼的身板子,比钢浇铁铸的还结实!" 《新华日报》记者拍到老兵们对着城墙行军礼的照片,后来被收进淮海战役纪念馆。 有人把照片传到网上,配了句话:"当年用命守住的门楼子,现在连块砖头都比我们活得长远"。2023年淮阴区搞老城改造,施工队在佳标门遗址挖出半截生锈的驳壳枪。 文物局的人用红布裹着送到纪念馆,和徐佳标的立功证书并排摆着。 不少年轻人围着玻璃柜瞧新鲜,有个戴眼镜的学生边拍边念叨:"好家伙,七十多年前的枪管和纸片子搁到现在,竟比我们校庆纪念册保存得还板正!" 老城墙的血与火化成了展柜里的旧物,可徐佳标的名字还刻在城市的骨头上。 佳标路、佳标小学的牌匾天天在人眼前晃悠,纪念馆里总有人往烈士碑前摆鲜花。民政局的同志说得实在:"有些英雄命短,名声倒比城墙活得长远。" 信息来源: 《解放军报》:《永不褪色的旗帜——记淮阴战斗英雄徐佳标》 淮阴区人民政府官网:"佳标门"历史保护项目纪实 淮海战役纪念馆官网:解放战争时期烈士档案及实物资料
1944年,游击队因叛徒告密,躲进芦苇荡里啃了一个月芦苇,一个月后瘦得皮包骨头的
【9评论】【12点赞】
宁波好小子
这样的好文章才应该多发,人民英雄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