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盗也有悲鸣时。 法国24电视台,在评论印巴空战时,觉得不公平。说如果没有地面雷达,没有预警机,没有霹雳-15导弹和数据链,歼-10根本不是阵风的对手。 这个说法乍一听似乎在讨论装备参数,实则暴露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双重标准。当欧美国家凭借技术优势碾压对手时,他们从未要求过 “公平决斗”,如今却在自己的武器栽跟头后大谈 “体系依赖”,这种逻辑背后究竟藏着什么? 2025 年 5 月的印巴空战中,巴基斯坦空军驾驶的歼 - 10CE 战机,在克什米尔上空击落多架印度 “阵风”,其中包括 3 架法国达索公司的明星产品。 法国方面的反应堪称教科书级的 “甩锅”:达索公司 CEO 先是声称 “阵风远优于中国战机”,随后又改口说印度 “阵风” 是 “出故障摔了”,甚至不惜让公司出面 “辟谣” 撤回言论。 法军总参谋长蒂埃里 - 布克哈德则将矛头指向中国,污蔑中方 “巧妙展开抹黑阵风战机甚至法国武器” 的行动。 这种急于切割责任的姿态,恰恰凸显了 “阵风” 实战失利对法国军工业声誉的重创。印尼、哥伦比亚等潜在客户已开始重新考虑采购计划,连印度尼西亚都宣布放弃 “阵风” 转而购买瑞典 “鹰狮”。 法国 24 所谓的 “公平性” 争议,本质上是对现代空战本质的误解。现代空战从来不是单机性能的比拼,而是整个作战体系的对抗。 以霹雳 - 15 导弹为例,这款射程 145 公里的远程武器,采用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和 “捷联惯导 + 北斗导航 + 双向数据链修正 + 主动雷达末制导” 的复合制导模式。 在 2025 年的空战中,霹雳 - 15E 与歼 - 10CE 的有源相控阵雷达、ZDK-03 预警机形成了完整的杀伤链。 预警机提前发现目标,数据链实时传输信息,导弹在超视距外发动攻击,这种体系化作战正是现代空战的核心逻辑。 反观印度 “阵风”,虽然搭载了 “流星” 导弹,但其射程(约 120 公里)和数据链兼容性明显落后于霹雳 - 15,更缺乏类似中国的卫星导航和电子对抗体系支持。 历史的镜子最能照出这种双重标准的荒诞,1991 年海湾战争中,美军凭借卫星导航、电子战飞机和精确制导武器,将伊拉克军队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当时的 F-16 战机依赖 GPS、预警机和地面指挥系统,却从未有人质疑这种 “体系依赖” 是否公平。同样,2011 年北约空袭利比亚时,法国 “阵风” 战机在预警机和卫星支持下执行任务,媒体也未要求其 “公平决斗”。 如今当中国技术突破让欧美武器优势不再时,他们却突然开始强调 “体系依赖”,这种选择性失明的背后,是对技术垄断地位动摇的恐惧。 更值得玩味的是法国在军售中的 “双重标准”,“阵风” 战机出口时,法国往往要求客户采购配套的武器系统和维护服务,甚至附加政治条件。 印度购买的 “阵风” DH 型就删除了核打击能力和北约数据链,优化了高海拔地区性能。这种 “定制化” 出口模式,本质上是在构建一种对法国技术的长期依赖。 而当巴基斯坦通过中巴合作获得完整的作战体系时,法国却将其视为 “不公平”,这无异于一个拳击手在对手戴上自己从未用过的手套后大喊 “犯规”。 法国 24 的评论,暴露出西方军事话语权的深层困境。 “阵风” 这种曾经的 “欧洲骄傲” 在实战中折戟,他们既无法否认事实,又不愿承认技术差距,只能通过强调 “体系依赖” 来模糊焦点。 但真正的问题在于:现代战争本就是体系的较量,凭什么欧美国家可以享受体系优势,而其他国家发展自己的体系就成了 “不公平”? 这种逻辑的破产,恰恰印证了一个事实:技术垄断的时代正在终结,那些曾被压制的国家正在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义战场规则。 或许我们该反问一句:当法国 “阵风” 在利比亚、马里等地执行任务时,当美国 F-35 凭借隐身优势肆意轰炸时,他们可曾想过 “公平” 二字? 如今自己的武器在体系对抗中败下阵来,却大谈 “没有地面雷达和预警机”,这种哭诉究竟是技术分析,还是霸权心态的最后挣扎?
强盗也有悲鸣时。 法国24电视台,在评论印巴空战时,觉得不公平。说如果没有地面雷
非常盘点中
2025-07-17 00:30:2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