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澳大利亚谈妥了 7月15日上午,中国方面在北京会见了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
此前他已经多次来到中国并达成了一系列合作条款,此次会见也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双方的关系,为接下来达成更多合作做好准备。
中方表示,首先要持续增进战略互信,坚持正确的相互认知,深化拓展互利合作,中国16年以来一直是澳方最大的贸易伙伴。
北京的七月,暑气蒸腾。阿尔巴尼斯脚底沾着南半球的寒气,又一次踏进了中国的心脏地带。握手,微笑,镁光灯闪烁——外交仪式的标准流程,透着股“尘埃落定”的意味。“谈妥了”,三个字轻巧,背后却是几年跌宕起伏、近乎翻船的惊涛骇浪。
看看阿尔巴尼斯这跑中国的勤快劲儿!不是头一回了,签了一堆合作条款还不够,这次又巴巴地来“巩固关系”。为啥这么急?回头看看过去几年堪培拉那出“紧跟华盛顿反华大合唱”的戏码吧!从无端炒作“中国威胁论”到粗暴干涉内政,再到近乎自杀性地挥舞贸易大棒,硬是把自家最赚钱的生意——铁矿石、煤炭、葡萄酒、龙虾、大麦……往中国的“制裁清单”上送。那会儿的豪言壮语呢?“摆脱对华依赖”?口号喊得震天响,结果呢?看看实实在在的贸易数据,十六年!整整十六年,中国那“最大贸易伙伴”的金字招牌,雷打不动。不是澳方不想换,是环顾全球,真找不到第二个能吞下如此海量资源、支付真金白银的超级买家。冰冷的数字,比任何外交辞令都更响亮地宣告:谁才是维系澳大利亚经济命脉的真正支柱。
“战略互信”?“正确的相互认知”?中方这话,说得委婉又精准,字字千钧。翻译过来就是:“以前那套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跑、对我指手画脚的日子,该翻篇了!”** 过去几年澳方那点“战略互信”,早被自己亲手砸了个稀巴烂。所谓的“认知”,更是歪到了太平洋彼岸。现在要重建?行啊!拿出诚意来,用行动证明你学乖了,知道谁是给你饭碗的金主爸爸了。这“互信”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堪培拉用实实在在的痛楚和教训,一点点重新攒回来的。阿尔巴尼斯这趟趟跑,就是来“补课”的,来交那份迟到的“认知修正报告”。
“深化拓展互利合作”?重点不在“合作”,在“互利”二字上加了着重号!潜台词清晰无比:合作可以,但必须基于平等、相互尊重,特别是要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别想着一边吃着中国市场的红利,一边在涉疆、涉港、涉台、南海等问题上捅刀子、递投名状。那种“吃饭砸锅”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的大门依然敞开,但门槛划得清清楚楚——带着诚意和规矩来,生意照做;带着歪心思和双标来?门都没有!阿尔巴尼斯政府现在调转船头,取消或软化了一些争议性政策,释放“缓和”信号,与其说是幡然醒悟,不如说是被贸易寒冬冻醒了,被国内商界、农矿主的哭嚎声吵烦了,更是看清了在中美两大巨人之间“选边站”玩火的巨大风险。现实的铁拳,永远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说,这场“谈妥了”,与其说是浪漫的破镜重圆,不如说是一场基于冰冷现实利益的精准再校准。是中国用经济实力和战略定力,让一个“迷途”的伙伴重新掂量了轻重,认清了现实。澳大利亚终于明白了,跟最大的金主搞对抗,伤筋动骨的是自己;而中国,也通过这场持续数年的博弈,向所有试图“骑墙”或“玩火”的国家,清晰地展示了触碰红线的代价,以及回归务实合作的正道所能获得的巨大空间。这盘棋,中国赢得不动声色,赢得水到渠成。阿尔巴尼斯的北京之行,更像是一次确认“新游戏规则”的签字仪式——规则,由中国主导书写。
未来会一帆风顺?别天真了。美国这根刺,还深深扎在澳美同盟的骨肉里。华盛顿的鼓点不会停歇,澳国内某些反华势力也不会一夜消失。但至少,阿尔巴尼斯政府眼下选择了务实,选择了把沉甸甸的贸易账单和选票压力,放在了意识形态的狂热前面。这份“谈妥了”,是脆弱的平衡,也是宝贵的窗口期。袋鼠和龙的共舞,能跳出多和谐的节奏?既要看澳大利亚能否真正管住自己那张容易被“带节奏”的嘴,更要看它能否顶住来自太平洋彼岸越来越歇斯底里的拉力。这场戏,远未到落幕时。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凡凡
收回来多好
王先生
[哭笑不得][哭笑不得][哭笑不得][哭笑不得][哭笑不得]
猫哥
055要多去几次才老实的,以后看谁不老实就去055
lgfdy
浪子只有感悟到痛处,才肯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