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反击美国对中国的军事讹诈,防守绝不是最佳选项。美国空军将从7月10日开始

芸霄记史 2025-07-15 15:30:13

[月亮]反击美国对中国的军事讹诈,防守绝不是最佳选项。美国空军将从7月10日开始,举行为期两周、规模空前的“部队重返太平洋”演习。该演习类似冷战时期北约举行的“部队重返德国”演习,纠集近300架战机验证“敏捷部署”的作战理论,打击面对太平方向的解放军空军和远程火力。   这样的军事动作,摆明了是想用实力施压,但光想着怎么守住家门,已经跟不上这种挑战的节奏了。   真正的安全,不能只靠把防线扎得更牢,而是要让对方明白,他们的挑衅会有实实在在的代价。   美军的这次演习,动用了将近三百架飞机,核心是测试一种叫“敏捷部署”的打法。   这个打法的思路很简单,就是把战机分散到太平洋上各个临时或小型机场,降低被一锅端的风险。   一旦有事,这些分散的飞机能迅速聚起来,对中国的沿海军事目标,比如空军基地和导弹阵地,发动快速打击。   这种策略的目的,就是把战场控制在对手的地盘上,尽量让战争的代价远离自己。   如果我们的应对只是加固本土的防御体系,哪怕挡住了大部分攻击,漏网的几发也够造成不小的麻烦。   本土的军事设施、交通节点或者经济中心被打中,损失的不只是硬件,还有社会信心和正常秩序。   对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国家来说,这种打击会直接拖慢经济、科技和生活的节奏。   有些人觉得,面对这种威胁,只要反击美国在第一、第二岛链的基地,比如关岛或者日本的军事设施,就能解决问题。   但这种打法,其实正中对方下怀,因为对美国来说,海外基地的损失是可以算进成本的。   他们愿意用这些基地的牺牲,换取对中国发展势头的重创,这笔账对他们来说不亏。   要想让对方真正收敛,就得让他们知道,任何对中国本土的攻击,都会让他们的本土付出同样的代价。   只有这种对等的威胁,才能让那些坐在办公室里策划冲突的人,真正掂量一下后果。   问题在于,我们现在在美洲附近没有可以直接威胁美国本土的军事基地。   不过,地理上的短板可以用技术来补,比如核动力潜艇就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这种潜艇能在大洋里潜伏几个月,悄无声息地靠近目标海域,随时发射常规导弹或无人机。   这样的隐蔽性和机动性,让它成为一个很难被提前发现的打击平台。   除了潜艇,空中力量也能派上用场,比如装备远程巡航导弹的战略轰炸机,或者高超音速武器。   这些技术手段,能让地理距离不再是对手本土的保护伞。   这种威慑的真正力量,不在于能打掉多少目标,而在于打破对方“本土永远安全”的心理预期。   美国民众和决策者习惯了战争离自己很远,一旦本土被常规武器精准打击,哪怕规模不大,带来的震撼也会让他们重新思考战争的成本。   这种心理冲击,比摧毁他们海外的十架战机效果都要强。   当然,所有的常规威慑,都得靠强大的核力量做后盾。   有了可靠的核反击能力,才能确保常规冲突不会失控,变成更大的灾难。   核力量就像一张“保险单”,让常规打击能力可以更放心地发挥作用。   面对美国这次的军事演习,中国的应对不能只是被动防守,而是要继续发展能让对手感到痛的实力。   只有让那些想用军事手段捞好处的人明白,他们的本土也会成为靶子,他们才会更谨慎。   主动出击的能力,才是当下最靠谱的防御方式。   你觉得中国该怎么应对这种军事压力?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0 阅读:0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