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陈赓用白水萝卜请客,自己却躲屋里大口吃肉,气得彭德怀破口大骂:“好你

如梦菲记 2025-07-14 15:53:23

1939年,陈赓用白水萝卜请客,自己却躲屋里大口吃肉,气得彭德怀破口大骂:“好你个陈赓,给我吃水煮萝卜,自己躲在屋里吃好的!”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9年,陈赓所在的部队驻扎在河南南乐城,正值抗战时期,物资极其匮乏,战士们每日以粗粮为主,食物简单,有时候连盐都要省着用,彭德怀到这里视察军情,白天走访部队,晚上安排和陈赓会面。   陈赓是老黄埔出身,性格活泼幽默,平时跟彭德怀关系很好,他看彭德怀忙碌奔波,脸色越来越差,身体明显消瘦,心里着急,想办法让老战友补补。   可彭德怀一向不愿搞特殊,对自己要求很严,他经常强调干部不能吃得比战士好,不能住得比战士舒服,他对物质生活近乎苛刻,从不许别人给自己开小灶。   即使有人好心想劝他吃点好的,他也总是拒绝,甚至训斥别人不懂规矩,陈赓明白,如果直接端上肉菜,彭德怀是绝对不会动筷子的,嘴上不说,心里也过不去这个坎。   于是陈赓想了个法子,他让炊事班准备了一碗白水煮萝卜,还有几个玉米窝窝头,全是最普通的饭菜,看上去毫无油水。   彭德怀见了这顿饭,觉得陈赓变得节俭了,倒也满意,他坐下来,端起碗就吃,他确实饿了,自早上以来,连一口干粮都没顾上吃,这会儿虽是白水萝卜,也觉得香。   陈赓在饭快开的时候对彭德怀说自己出去方便一下,就离开了饭桌,过了十几分钟,还没见回来,彭德怀开始觉得奇怪,他放下筷子四处看了一眼,也没见陈赓的身影。   他本没多想,但正要继续吃的时候,一阵烤肉香味飘了过来,这味道不是萝卜炖的,倒像是烤鸡的香味,夹杂着油脂在火上焦脆的味道,在这清苦的饭桌上显得尤为明显。   彭德怀循着香味起身,慢慢往厨房方向走去,快到门口时,他听见里面传出笑声和筷子敲碗的声音,他推开门一看,陈赓正坐在桌前,一手拿着鸡腿,一手夹着鸡块,吃得满嘴流油。   桌上除了整只烧鸡,还有一碟鱼肉丸子,旁边还放着一个热气腾腾的土陶罐子,里面是鸡汤,他看到这一幕,顿时火冒三丈,转身从陈赓手里夺过鸡腿,当场吃了起来。   陈赓被吓了一跳,但又忍不住笑了,他知道自己这次“计谋”成功了,彭德怀吃得很快,连汤也舀了一碗,喝得干干净净,等吃完了,他盯着陈赓,眼神复杂,他明白自己中计了。   这个饭局,从萝卜到鸡,全是陈赓精心安排的,把白水萝卜端到面前,自己却躲到厨房吃鸡,这种做法换做别人早被骂得狗血淋头。   但彭德怀知道,陈赓是为他好,他也清楚,如果没有这出戏,他不会吃下一口荤腥。   过了几天,彭德怀偶尔还提起那次饭局,说自己被“坑”了一顿,虽然嘴上说着不该搞特殊,但每当说起这件事,他脸上总会露出一丝笑意,在那样的年代,能吃上一顿鸡肉,不是因为地位高,而是战友情深。   后来,陈赓又用过几次类似的办法哄彭德怀吃肉,有一次,他让人送来两条鱼,说是战士在河边钓到的,让炊事员一条做成红烧鱼,另一条做成鱼肉丸子。   彭德怀看到是鱼,倒没太抗拒,吃红烧鱼的时候他还夸了两句,说这鱼鲜得很,可等他尝了一口鱼丸汤,发现里面根本不是鱼肉,全是猪肉,彭德怀当即放下筷子,说这又是陈赓在“整”他。   陈赓听了也不辩解,只是笑,他知道,这样的做法虽然被看穿,但只要彭德怀吃了几口,就值了,在那个物资极度紧张的战时岁月,鸡肉、猪肉都是珍贵的补品。   战士们长年累月吃糠咽菜,干部也不能例外,但正因如此,那一只鸡腿、一块肉丸,就变得格外珍贵,也更加有温度。   彭德怀不是不知道这些,他只是太看重纪律和原则,不愿有半点破例,他担心干部一旦搞特殊,战士们心里就会有落差,队伍就会出问题,所以他把自律当作信条,不容一点松懈。   陈赓了解他的想法,所以不和他争辩,只是用自己的方式让他吃点好的,他用笑话、调皮、甚至小小的欺骗,化解了一场场原则与关心之间的矛盾。   他知道,只有彭德怀吃得好,身体才能支撑得住长时间的作战指挥,这个世界上,除了兄弟,没有人会在吃饭时这么“费心思”。   这些事陈赓从没跟别人说过,直到很多年后,战友们才从只言片语中拼出这些往事,1961年,陈赓病逝,年仅五十八岁,那时的彭德怀,已是身经百战的将军。   他站在追悼会的人群中,眼神沉重,或许,他又想起那顿白水萝卜,又想起那个手里拿着鸡腿、脸上挂着笑的老朋友,那些年的战火纷飞,那些饭桌上的小计谋,如今都成了心里最深的记忆。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陈赓五"骗"彭德怀:以白水当酒 骗其赛场相亲——人民日报

0 阅读:0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