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英魂不散兴风作浪,余化龙拔剑自刎,何元庆落银锤砸碎脑门! 岳飞、岳云、张宪风波亭丧命,消息不胫而走,这天也传到了朱仙镇岳家军这里,牛皋等众多将领得知元帅父子被害的消息,俱放声痛哭。 牛皋哭的最凶,哭罢多时牛皋强忍悲痛,对大家国儿说道:“岳大哥被朝中奸臣陷害,不能就这样白白丧命,我等要杀上临安,拿住奸贼,将他碎尸万段,给岳大哥几人报仇雪恨!” 牛皋这嗓子一吼,像火星子掉进了干草堆,整个大营“轰”地一下就炸了锅。施全那火爆性子,眼珠子瞪得血红,“噌啷”一声就把腰刀拽出来半截:“二哥说得对!宰了秦桧那老狗,给元帅偿命!”他呼哧呼哧喘着粗气,脖子上青筋都暴起来。吉青、赵云、周青、梁兴这些平日里跟着岳飞出生入死的兄弟,哪个不是恨得牙根痒痒?拳头攥得死紧,指甲都快嵌进肉里。大伙儿胸口都憋着一股火,烧得五脏六腑生疼,就想着立刻点齐兵马,杀奔临安,把那金銮殿搅个天翻地覆才解恨! 营帐里嗡嗡响成一片,全是“报仇”、“雪恨”、“杀奸贼”的吼声。牛皋看着兄弟们群情激愤,心里那股子悲愤也像野火一样越烧越旺。他脑子里就一个念头:大哥死得冤!朝廷瞎了眼!忠良遭难,奸佞横行,这口气要是不出,他牛皋还算个人吗?他恨不得现在就插上翅膀飞到临安去。 可就在这当口,角落里一个声音响起来,不大,却像盆冷水,“滋啦”一声浇在众人心头的怒火上:“杀上临安?那…那不就是造反吗?”大伙儿扭头一看,是王佐。他脸色煞白,嘴唇哆嗦着,眼神里全是挣扎和恐惧。这话戳中了要害。造反?这两个字重得像座山,一下子压得帐子里安静了不少。刚才喊打喊杀的声音,一下子低了下去。有人下意识地摸了摸脖子,有人偷偷瞟了瞟帐门外插着的“岳”字帅旗。 牛皋脸上的横肉跳了跳,想骂王佐胆小,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造反?他牛皋天不怕地不怕,可大哥岳飞一辈子念叨的是什么?是“精忠报国”!那四个字,刺在大哥背上,也刻在他们这些岳家军老兄弟的骨子里。报国报国,报的是大宋的国,效忠的是大宋的皇帝!现在要为了给大哥报仇,掉转枪头去打朝廷?去打那面大哥用命守护过的龙旗?牛皋只觉得一股闷气堵在嗓子眼,上不去下不来,憋得他胸口生疼。他猛地一拳砸在旁边的木柱子上,震得整个帐篷都晃了晃,木屑簌簌往下掉。 这沉默比刚才的怒吼更让人难受。施全手里的刀“哐当”一声掉在地上,他茫然地看着牛皋。吉青一屁股坐在旁边的条凳上,抱着脑袋不吭声。刚才还沸腾的热血,一下子凉了大半截。大伙儿心里头都明白王佐没说错,可这明白,比刀扎还难受。造反,就是背弃大哥一生的信念;不反,难道就让大哥父子白白冤死,让秦桧那些奸贼逍遥快活?这简直是把心放在磨盘上碾!忠君爱国的道理,平日里觉得天经地义,可如今大哥就死在这“忠君”的刀下,死在他誓死保卫的君王默许的阴谋里!这“忠”,还值不值得?这“君”,还配不配效忠? 这里头有个死结,拧得人喘不过气:岳家军这帮兄弟,他们的魂儿是岳飞给的。岳飞教他们忠勇,教他们报国,教他们为了大宋江山可以肝脑涂地。可最后,恰恰是这份刻进骨子里的“忠”,成了勒死岳飞自己的绳索,也成了此刻捆住他们手脚、让他们报仇不得的枷锁。 他们恨秦桧入骨,恨不能生啖其肉,可内心深处那份对“朝廷纲纪”、对“君臣名分”近乎本能的敬畏和恐惧,像一道无形的墙,死死拦在他们冲向临安的路上。岳飞用生命践行并灌输给他们的信仰体系,在他被害的这一刻,显露出了极其残酷的悖论:你越是忠贞不二,越可能成为昏君奸作砧板上的鱼肉。这口憋屈气,这口无处发泄的冤仇,能把活人活活憋死!余化龙、何元庆两位猛将的惨烈自戕,不就是被这绝望和信仰崩塌彻底压垮了吗?他们找不到出路,只能用最极端的方式,追随他们心中那个崩塌的偶像去了。 牛皋环视着帐中一张张痛苦、迷茫、愤怒却又被无形枷锁困住的脸,只觉得一股巨大的悲凉从脚底板直冲脑门。报仇?谈何容易!那临安城里的奸贼,背后站着的是皇帝老儿!是这整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朝廷!大哥用“精忠报国”换来了什么?风波亭上三缕冤魂! 他们岳家军兄弟的血,流得还少吗?难道还要把剩下这些兄弟的命,也填进这个无底的黑洞里?他牛皋不怕死,可兄弟们呢?难道真要让岳家军背上“反贼”的骂名,让大哥在九泉之下也不得安宁?牛皋只觉得眼前发黑,一股腥甜涌上喉咙,他猛地捂住嘴,硬生生把那口血咽了回去。那面沾满征尘的“岳”字大旗,在帐门外被风吹得猎猎作响,此刻听来,却像是一声声凄厉的呜咽。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嘉庆熬乾隆的策略其实很棒,只要乾隆活着一天,他就对乾隆言听计从。因为毕竟乾隆快9
【4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