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张爱萍将军到酒泉某基地视察,突然,他发现有10多名背着斜挎包的战士站

梦幻星河缘 2025-07-11 13:56:06

1964年,张爱萍将军到酒泉某基地视察,突然,他发现有10多名背着斜挎包的战士站在不远处,张将军上前搭话,战士们的几句话入耳,他顿时火冒三丈! 河西走廊的酒泉核试验基地,是无边无际的戈壁滩。 当总指挥张爱萍将军来到临时食堂用餐时,却发现十来个身影。 这装束,这疲惫的神态,分明是从远离主干道的偏远执勤点徒步而来的兵! 国家“两弹一星”工程正值关键冲刺期,作为临危受命的现场总指挥,张爱萍肩挑千钧重担。 苏联专家撤走、图纸中断,技术封锁之下,一切从零开始的艰难远超想象。 他曾对陈毅元帅坦言:“原子弹啥模样?我只见过鸡蛋鸭蛋山药蛋!” 但国家尊严与安全,让他这位战场宿将义无反顾地扎进了核物理天地。 他放下副总参谋长的身份,虚心求教于朱光亚等科学家,从最基础的原理学起。 他深知,这惊天伟业的基石,是扎根于此的每一位科研人员、每一名普通士兵。 基地建设千头万绪,他事无巨细亲自过问,立下铁规。 凡重大实验,必深入一线检查,精密到不容一粒沙尘、一根鞋带。 他常对部下说:“失败责任我担,你们放手去干!” 这份担当赢得了信任,也让他对这片土地上所有人的生存状态,都保持着近乎本能的敏感。 所以,当张爱萍在简陋的餐桌前,看到勤务员端上为首长预留的四菜一汤和白面馒头时,他拿起筷子,动作却在半空停止了。 白面馒头和麦香,在这干燥酷热的空气里显得格外诱人。 然而,将军的眼光,却锁定在墙角那些疲惫的身影上。 他看到那几个战士的目光,艰难地吞咽着口水。 其中一个年纪最小的战士,腹中忽然发出一声响亮的“咕噜”声,窘得他慌忙低下头,死死捂住肚子。 这一幕,狠狠扎进了张爱萍的心头。 他手中的筷子,“啪”地一声重重拍在桌面上! 他下令,“把蒸笼里这屉馍,马上端过去!” 话音未落,自己毫不犹豫地端起桌上那盘红烧肉和另一盘炒青菜,朝着墙根走去。 士兵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动静惊得瞬间弹起,立正敬礼,动作带着局促和不安。 “坐下!” 张爱萍将菜盘稳稳放在石墩上,目光扫过每一张年轻而沾满尘沙的脸。 “哪个执勤点的?走了多远?” 带队的班长挺直胸膛“报告首长!北山三号哨!凌晨四点半出发,徒步六十多里地!” 他的话音刚落,警卫员已将整屉白花花的馒头端到跟前。 浓郁的麦香直钻鼻腔,但战士们看着面前的首长,竟无一人敢伸手。 张爱萍脸色一沉,“愣着干什么?执行命令!把这些都吃完!” 随即,他猛地扭头,看向食堂主任,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后厨还有多少吃的?面条、咸菜、哪怕窝头,全给我拿出来!立刻!” 战士们终于动起来,狼吞虎咽地吃着久违的热食。 张爱萍没有离开,就站在一旁看着。 就在这时,基地司令闻讯急匆匆跑来,额头上沁着细密的汗珠。 张爱萍指向一个战士卷起裤腿露出的脚踝,那里,磨出的血泡已经破皮,红肿一片,和黄泥粘连在一起。 “怎么回事?” 将军的声音不高,“我记得三号哨的补给,是前天就该配送到位的!” 基地司令紧张地解释道,北山三号哨位于雷达覆盖盲区,地形崎岖,道路异常难行,原定的卡车运输因突发状况未能送达。 “盲区?” 张爱萍打断他,“雷达有盲区,战士的肚子也有盲区吗?盲区的兵就不用吃饭了?” 他指着那些伤痕累累的脚和空瘪的挎包。 将军的目光扫过其他战士的挎包,那些象征配给的空虚,比任何汇报都更直观地揭露了后勤链条的断裂。 当天下午四点,张爱萍捏着铅笔,在地图上搜寻。 最终,在北山上,重重地画了一个醒目的红圈。 从明天开始,立即组建三支‘戈壁骆驼队’!不,是‘流动补给队’! 他清晰地部署,随后手中的铅笔被硬生生折断在桌案上! 这声响,如同砸在每一位与会者的心上。 后勤部长面色凝重,立刻起身应命。 所有人都明白,这不是商议,而是不容置疑的军令。 当吉普车将北山哨所那几个疲惫却已填饱肚子的战士送回程时,夕阳已西垂。 张爱萍亲自将他们一个个送上车,那个小战士怀里紧紧抱着服务站刚配发的新鲜压缩饼干。 将军俯身对司机仔细嘱咐:“别走近道了,那边有流沙沟危险。” 吉普车发动,扬起一片黄沙。 在烟尘中,小战士扒着车窗,听见身后传来将军那带着浓重山东口音的喊声:“记好了!下个月初七!我派人去哨所,给你们送宁夏滩羊!” 声音穿透烟尘,清晰地烙印在战士们的耳中。 不久,核试验场区外围悄然立起了十二个小型物资中转站。 每个站点的墙壁上,都钉着一块沉甸甸的铸铁牌。 牌上,是张爱萍亲笔书写大字:“粮不过夜,药不隔日”。 张爱萍那句山东口音的承诺,与墙上的铁牌一起,成了这片大漠里最坚固、也最温暖的堡垒。 主要信源:(京报网——他是开国上将,是中国核试验总指挥,一生传奇!)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梦幻星河缘

梦幻星河缘

梦幻星河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