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已经四次归还中国的土地了,到目前为止我国到底收回多少?这么说吧,四次加起来

有意义的旅行 2025-07-09 23:06:11

俄罗斯已经四次归还中国的土地了,到目前为止我国到底收回多少?这么说吧,四次加起来的话能有个 195 平方公里左右。 黑瞎子岛的晨雾里,界碑的影子被朝阳拉得很长。2008 年那个秋天,边防战士李建国摸着碑上的 “中国” 二字,指腹蹭过凹凸的笔画,像在抚摸祖父传下来的那半张地契。 地契是 1929 年的,边角已经虫蛀,上面用毛笔写着 “抚远三角洲渔猎区”,墨迹在岁月里晕成淡青,就像乌苏里江的水色。 祖父当年就是在这片岛礁上被苏联巡逻队赶走的,临走时怀里还揣着没卖完的鲟鱼干,鱼腥味浸透了粗布褂子。 其实最早的 9 平方公里,藏在西伯利亚的落叶松深处。 1991 年交接那天,鄂温克族老人格日勒背着猎枪来见证,他的驯鹿在界碑旁撒了泡尿,惊起一群灰椋鸟。 苏联军官递来的伏特加还带着冰碴,格日勒喝了一口,突然用俄语说:“我父亲 1937 年在这一带救过你们的飞行员。” 那年拆铁丝网时,从冻土下挖出个铁皮盒,里面是 1945 年苏联红军留下的家书,字迹被潮气泡得发胀,却还能认出 “想念伏尔加河的向日葵”。 珲春的 5 平方公里,长在长白山的褶皱里。1994 年春天,朝鲜族妇女金顺姬挎着泡菜坛子走过新立的界碑,坛沿的水渍在石板路上画出歪歪扭扭的线。 她想起 1950 年冬天,母亲就是沿着这条线去对岸换盐,回来时棉袄上结着冰,怀里却紧紧抱着给弟弟治病的草药。 如今界碑旁的老井还在出水,中国边民会用木桶打了水,先给对岸的俄罗斯老太太送一桶,桶梁上的红绸子,是两国主妇一起系上去的。 哈桑的 10 平方公里湿地,每年五月都会开满鸢尾花。1997 年划界时,水文站的老张发现,新的界桩正好立在当年中日甲午战争时的古战场上。 他在淤泥里捡到过颗生锈的步枪子弹,弹壳上的 “明治” 字样还清晰可辨。 有次暴雨冲垮了界河的堤坝,中俄两国的士兵手拉手站在洪水里堵缺口,俄罗斯士兵安德烈的军靴里灌满了泥浆。 却笑着用中文喊:“加油!像我爷爷参加斯大林格勒战役时那样!” 黑瞎子岛的教堂尖顶,在夕阳里泛着金红。岛上的俄罗斯老神父,总在礼拜结束后站在江边,看着中国渔民收网。 他的记事本里夹着张 1969 年的报纸,上面印着珍宝岛冲突的照片,边角有他父亲的批注:“愚蠢的战争,让鱼都不敢洄游了。” 如今每到捕鱼季,中俄渔民会在江面上交换渔获,中国的鲟鱼换俄罗斯的大马哈鱼,网绳上的浮标,一半写着中文,一半写着西里尔字母。 2008 年回归仪式上,83 岁的王桂兰被孙子搀扶着,颤巍巍地摸了摸黑瞎子岛的土地。 1929 年她还是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苏联红军来的时候,她正和弟弟在岛上采野草莓,篮子翻在地上,红果子滚进泥里,像撒了把血珠。 如今她在岛上种了棵苹果树,树苗是从俄罗斯村庄讨来的,“让它在这里扎根,就像我们的人一样”。 西伯利亚归还的 9 平方公里土地上,蒙古包的炊烟和俄罗斯木屋的烟囱并排升起。 牧民巴图的儿子在中俄边境小学读书,课本里既有成吉思汗的故事,也有普希金的诗。 他指着地图告诉同学:“这片草原以前是我爷爷的牧场,后来划给了俄罗斯,现在又回来了,就像走失的羊回了圈。” 珲春的界碑旁,新开了家跨境电商超市。老板娘李梅的丈夫是俄罗斯人,每天早上从对岸拉来巧克力和蜂蜜,下午再把中国的东北大米运过去。 货架上的罐头,中文标签和俄文标签挨在一起,就像她父亲收藏的那枚 1994 年的界碑拓片,两种文字在宣纸上依偎着,墨迹交融成一片淡淡的灰。 哈桑的湿地保护区里,中俄科学家正一起给候鸟戴环志。环志上的编号,前半段是中国的,后半段是俄罗斯的。 有只白鹳被戴上环志后,在两国边境盘旋了三圈才飞走,翅膀掠过水面时,惊起的涟漪一圈圈扩散,分不清哪里是中国,哪里是俄罗斯。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中东铁路事件》、《普京上台后,四次归还中国领土》

0 阅读:1
有意义的旅行

有意义的旅行

有意义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