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66年6月,一伙人拿着铁锹来到了武汉华中师范学院校园内,准备挖掘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陵寝,人们夜以继日的挖了好几天,终于挖开了黎元洪的墓葬,接下来一幕让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墓葬里发出一股刺鼻的臭气,让在场的人都忍不住后退掩量...... (参考资料:2010-06-10 长江日报——黎元洪墓被掘骨灰随葬失踪 族谱披露家族迁徙(图))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个人曾两次坐上大总统的宝座,他就是黎元洪,这位军人出身、被时代浪潮推上权力顶峰的人物,生前饱经政治风浪,谁知身后的陵墓也没能逃过一场浩劫,甚至连骨灰都下落不明。 这事还得从黎元洪说起,湖北黄陂人黎元洪,本是个旧军官,辛亥革命一声枪响,稀里糊涂地被推举为湖北都督,就此踏入民国政坛,他当过副总统,也当过大总统,可这高位坐得并不安稳。 在与袁世凯的博弈中,黎元洪既有妥协,也有坚持,比如袁世凯称帝时,他就硬气地拒封“武义亲王”,袁世凯死后,他继任大总统,想恢复约法,重开国会,却又卷入段祺瑞的“府院之争”,最后被张勋复辟搅得狼狈下台。 1922年虽被再度请出山,但已是毫无实权的空头总统,次年,黎元洪彻底心灰意冷,移居天津搞实业,远离了政治,1928年,黎元洪在天津病逝,终年65岁。 黎元洪生前的尊荣,终究没能换来身后的安宁,他的墓修在武汉,位于当时华中师范学院东南的山脚下,据在华师工作多年的张兆德老人回忆,特殊年代前,那座墓虽有些荒凉,但规模不小。 高大的墓碑上刻着“先大总统黎元洪墓”,墓冢是圆顶的水泥结构,相当坚固,墓前还有个不小的广场,不过已经被旁边的林业专科学校当成了篮球场,连篮球架都安上了,也算物尽其用。 再往前,是一条长长的青石板甬道,整个陵墓,透着一股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的昔日气派,可好景不长,到了特殊年代,黎元洪墓的劫难也就来了。 据张兆德回忆,动手的是华师和武大两派的人,有意思的是,他们既没打旗,也没喊口号,只是闷头干活,起初,他们想从墓道口的石门进去,可那门浇筑得异常牢固,怎么都打不开。 他们也没用炸药,就那么硬撬,折腾了一天没结果,第二天他们换了法子,直接爬上圆形的墓顶,用铁镐硬生生砸开一个洞,派人钻进去,从里面把石门打开了。 墓门洞开那天,是个大热天,两具朱红色的棺材被抬出来,在烈日下暴晒,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先开的是黎元洪夫人的棺木,里面竟灌满了绿色的积水,一股恶臭扑鼻而来,熏得众人连连后退。 可是,轮到黎元洪的棺木,景象却截然不同,棺内一滴水都没有,尸身保存完好,衣物和陪葬品也未腐烂,张兆德凑近了看,黎元洪身穿寿衣,腰系寿带,左手还握着一枚元宝。 更特别的是,寿衣上竟还佩戴着肩章,胸前挂着不止一枚勋章,仿佛在另一个世界也要维持大总统的体面。 接下来的一幕,则透着一股黑色幽默,据老人所见,现场的人竟然表现得很有秩序,没有人毁坏尸身,也没有哄抢陪葬品,不知是谁通知了湖北省博物馆,馆方很快派人赶到,当场清点登记了部分随葬品,然后带走了。 那天下午五点多,当张兆德再回到现场时,围观的人群早已散去,两具棺木和黎氏夫妇的遗骸也消失了,后来他才听说,遗骸被直接送去了火葬场。 至于那块刻着“先大总统黎元洪墓”的墓碑,起初还在,后来原址上盖了房子,墓碑也不知所踪。 就这样,一位曾两度问鼎国家元首的人物,身后连一捧能证明其身份的骨灰都没能留下,他生前被时局推着走,无法掌控自己的政治命运;死后,连安息的权利也被历史的浪潮冲刷得一干二净。
[太阳]1966年6月,一伙人拿着铁锹来到了武汉华中师范学院校园内,准备挖掘民国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7-08 18:47:17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