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林徽因叔叔林觉民牺牲后,遗书由友人带回老家,途中遇到土匪,土匪看完遗

粉樱萌娃 2025-07-01 10:14:25

1911年,林徽因叔叔林觉民牺牲后,遗书由友人带回老家,途中遇到土匪,土匪看完遗书后,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乞求原谅,最后将行李如数奉还,并一路护送友人离开。 1887年,福州城的一户书香门第迎来了一位不平凡的男孩林觉民。 他的父亲林孝觊是当地有名的廪生,家中藏书万卷,从小便教他诵读四书五经。 可这个孩子,骨子里却流淌着叛逆的血液,12岁那年,父亲让他参加童试,指望他光宗耀祖,谁知他提笔写下“少年不忘万户侯”七个大字,掷笔而去。 那一刻,他早已看透科举制度的腐朽,心里装着的不是功名利禄,而是改变所处环境的抱负。 他的叔父林孝颖是位开明之士,看出这孩子非池中之物,便送他进了全闽大学堂。 在那里,他第一次接触到《天演论》《革命军》,思想如同脱缰的野马,再也无法被束缚。 他常在学堂里演讲,痛斥清廷腐败,连学监都忍不住感叹:“亡大清者,必此辈也!” 1905年,18岁的林觉民被迫接受家族安排的婚姻,娶了举人之女陈意映。 但谁也没想到,这段包办婚姻竟成就了一段旷世爱情,新婚之夜,他本以为会面对一个封建礼教束缚下的女子,却意外发现陈意映知书达理,思想开明。 两人在双栖楼里谈诗论道,他教她读进步书籍,她则默默支持他的革命理想,他甚至在家办起女学,鼓励家中女眷放脚读书,陈意映不仅不阻拦,还帮着放哨。 1907年,林觉民决定东渡日本留学,临行前,陈意映已有身孕,却只是轻声说:“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在日本,他加入同盟会,结识黄兴等人,走上革命道路。 1911年春,他突然回到福州,说是陪日本同学游江浙,实则是为筹备广州起义。 起义前夕,他在香港滨江楼辗转难眠,想到怀孕八个月的妻子和年迈的父亲,提笔写下两封绝笔信。 给父亲的只有寥寥数语,给妻子的却是一封字字泣血的《与妻书》,他写道:“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此非薄情之举,实乃把对小家的眷恋,擢升为对天下人的无疆大爱。 三天后,起义爆发,林觉民带着敢死队冲向总督衙门,身中数弹被俘。 面对审讯,他毫无惧色,反而慷慨陈词,连清吏都为之动容,就义那天,年仅24岁。 消息传回福州,林家变卖宅邸仓皇逃难,一个月后,陈意映收到辗转送来的遗书,读罢昏厥,早产生下遗腹子,两年后,这位才女也在悲痛中离世,年仅22岁。 最传奇的是遗书送返途中的故事,那位受托送信的友人,在闽赣交界遭遇土匪,包袱被抢时,他拼死护住那方白绸。 土匪好奇展开,竟是一封血泪写就的家书,读着读着,匪首突然跪地痛哭,将财物悉数归还,还派弟兄一路护送。 究竟是什么让这些刀口舔血的汉子瞬间放下屠刀?是信中那句“为天下人谋永福”击中了他们心底的良知,还是“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道出了所有人的悲愤? 如今,《与妻书》的真迹在博物馆展出,人们依然会被那些力透纸背的字迹震撼。 透过泛黄的绸布,仿佛能看到那个深夜,年轻的革命者一边流泪一边书写的身影。 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4岁,但那封遗书却穿越百年,告诉我们:有些爱,可以超越生死,有些选择,注定重于泰山。 信息来源: 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百年前福建人留下的两封家书,句句感人!》 厦门网《林觉民《与妻书》真迹在厦首展 市民慕名来参观》 福建省监狱管理局《共读《与妻书》|读儿女情长 悟家国情深》

0 阅读:107

评论列表

肥猫

肥猫

2
2025-07-01 12:31

什么叫林徽因的叔叔。林觉民就是林觉民,林徽因是谁?

猜你喜欢

粉樱萌娃

粉樱萌娃

粉樱萌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