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解放前夕,阎锡山携数十箱金条逃离,致使飞机超载。同机的陈立夫劝说:“阎长官,能不能少带些金条,保证飞机不要超重,毕竟人命比金条重要嘛。”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阎锡山率领山西新军响应革命,推翻了山西巡抚陆忠琪的统治。 那时,阎锡山年仅28岁,因革命有功被推举为山西都督。 中国人向来喜欢衣锦还乡,阎锡山也难以免俗。 这年春节,阎锡山回到了老家五台县河边村,看望了老迈的父母,并同他们欢度了春节。 客观来说,阎锡山主政山西期间,做了许多好事。 在1917年-1923年,阎锡山就坚决反对缠足,在山西推广了废除缠足运动。 之后,阎锡山又提出了“用民政治”,大力兴办了各类教育,让民众达到了识字、看报和记账的能力。 由于规划周全,措施得力,山西的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因而得到了“模范省”的称号。 不过施政能力上的优秀,不能掩盖阎锡山军阀的本质。 解放战争时期,阎锡山还是站在了解放军的对立面。 晋中战役不久,阎锡山的统治中心—太原陷入了解放军的包围之中。 然而,阎锡山不仅不举起义旗,还想做困兽之斗。 他曾三次前往南京,寻找外援,但都未获成功。 1949年3月29日,“民国末代总统”李宗仁还算讲义气,给阎锡山发了一封电报:“和平使节订于月底抵达北平,党国大事待我诸公前来商决,敬请迅速命驾。如需飞机,请即电示。” 看了李宗仁的电报,阎锡山知道他是要自己跑路,就带着自己的秘书离开了太原。 这年年底,阎锡山明白大势已去,和陈立夫、朱家骅搭乘同一架飞机前往台北。 途中,阎锡山乘坐的飞机在四川和湖北的交界处遇到了寒流。 飞机的机翼结上了一层剔透的冷冰,接着便突然下坠两三百米。 飞行员不敢再继续飞行,便临时降落在成都。 阎锡山感到非常纳闷,就问道:“为什么不继续飞啊?” 驾驶员说:“飞机上有阎长官携带的金条数十箱,致使飞机超载。” 同机的陈立夫第二天找到了阎锡山,说:“阎长官,能不能少带些金条,保证飞机不要超重,毕竟人命比金条重要嘛。” 阎锡山却不愿意,反而说道:“减少几个卫兵就行了,金条是非带不可的。” 那时的阎锡山,还梦想着“能反攻大陆”,这些金条是他东山再起的资金。 可没想到的是,他只能孤苦死在台湾了。 来到台湾,没有兵权的阎锡山立马就被蒋介石晾在一边,给了个“行政院院长”的虚衔。 3个月后,就是阎锡山想当吉祥物也不行了,乖乖将职位交给了陈诚。 1960年5月20日,77岁的阎锡山因为重感冒,躺在了阳明山的木床上。 第二天中午,阎锡山就被送往了医院,于晚间离世于台大医院。 参考资料 《民国人物在台湾》 张林
成都解放前夕,阎锡山携数十箱金条逃离,致使飞机超载。同机的陈立夫劝说:“阎长官,
清幽画师君
2025-06-30 21:18:57
0
阅读: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