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英国女王死后遗体没有火葬和土葬,而是将遗体放在百斤重的铅制棺材中,葬在了教堂的地下室中,这难道不会臭吗?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2年9月8日,伊丽莎白二世在苏格兰巴尔莫勒尔城堡去世,享年96岁,这位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其身后安置并未采用火化或传统的土葬方式,而是由八位仪仗兵抬着一口重达200多公斤的棺材,缓缓安葬在温莎城堡的圣乔治教堂地下墓室。 棺材静置于阴冷的地底,历经岁月,外人踏入教堂之内却丝毫闻不到腐臭气息,这引发了公众的好奇,一具未火化的遗体长眠地下,这不会散发异味吗?为何如此洁净? 事实上,这并非凭借运气,而是依靠一整套复杂严密的防腐与密封工艺,首先引人注目的是棺材本身的结构,英国王室的棺椁并非普通木盒,而是由三重结构构成,层层递进、严密加固。 最外层为英国本地橡木,这种木材密度高、抗潮性强,不易吸收空气中的水汽,是天然的保护层,其内部则是厚重的铅制内胆,这一层可谓整个系统的核心。 铅具有极强的密封性能,几乎能完全隔绝空气的进入,阻断了细菌赖以生存的氧气环境,更重要的是,铅与尸骨中的钙质发生缓慢的化学反应,会在骨骼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延缓钙质流失,使骨骼得以更长久地保存。 除了封闭性,王室还在棺材内部引入了现代科技的加持,在封棺之前,专业人员会将氮气充入其中,氮气作为惰性气体,不具备助燃性,也不支持细菌的繁殖,其核心作用在于进一步降低氧气浓度,使得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失去繁殖环境。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在人为制造的“低氧”空间中,将遗体保存时间大幅延长,同时避免产生明显的气味。 即便棺材密封性再强,仍有可能存在微量的气体释放,为此英国王室还在棺材内部撒布了一种白色粉末,多数为碳酸钙或熟石灰。 这些物质可以在酸性气体出现的瞬间与之反应,迅速中和,防止任何异味逸出,可见整个棺椁不仅是一个遗体存放空间,更是一座微型密封实验室。 棺材之外的环境,也对防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圣乔治教堂的地下墓室位于温莎城堡地势较高处,这里土壤排水性良好,湿度低,加之地下空间常年维持在10摄氏度左右,成为一个天然的恒温冷藏所。 这一温度带对于细菌来说极不友好,不利于它们的活跃与扩散,气压和氧含量也相对较低,构成一种近乎真空的“微生物绝境”。 更细致的设计体现在墓室的摆放结构,每一口棺材都被单独安放在石台或铁架上,离地不靠墙,相互之间留有一定距离,这种方式避免了湿气上升或墙体潮气对棺材造成影响,同时形成了良好的空气流通通道。 即便个别棺椁出现密封隐患,也不会波及周围,从而形成一种物理上的隔离保护,墓室还配有通风系统,通过过滤层和精密的气流引导,将空气保持在静止与流动之间的微妙平衡,既阻止外界气味进入,也防止内部微量气体外泄。 尽管这些措施严密,但曾经也出现过一次意外事件,2010年,一位王室成员使用了成本较低的简化版棺材,由于未覆盖完整的铅层,最终在短时间内出现了轻微异味泄露,所幸被及时发现并处理。 这一事件足以说明,王室防腐系统虽严密,但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一旦某个细节处理不当,即便只是局部缺失,也可能破坏整体的密封体系。 空间问题也成为当下的隐忧,圣乔治教堂地下墓室目前已安置超过1800位王室成员,尤其是乔治六世纪念礼拜堂原本只为几位直系成员设计,如今也几近饱和。 未来几十年内,仍将有若干核心成员需要安葬,如何平衡传统与现实,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有声音建议转向弗罗格莫尔皇家墓地或建立新墓所,但无论搬迁与否,王室那套以铅棺、氮气和建筑环境为基础的防腐体系,仍将是尊严体面的底线保障。 伊丽莎白二世生前象征着稳定与庄重,她身后的安置同样维系着王室延续百年的仪式美学与技术尊严,那一方静默的棺木,不仅是女王最后的归处,更是英国王室工程美学与历史信仰的缩影。 那股“没有出现”的气味,背后凝结的是一整套极致到毫厘的科学系统,正是这些细节,让一座地下墓室,在两个世纪的时间里,始终保持着令人惊叹的洁净与沉静。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海外网——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逝世一周年之际 英国宣布将建纪念碑
2022年,英国女王死后遗体没有火葬和土葬,而是将遗体放在百斤重的铅制棺材中,葬
茉莉兔说国际
2025-06-30 15:53:5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