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年,68岁的索额图被活活饿死在宗人府。康熙尤不解恨,又下令抄了他家,杀光了他所有的儿子。5年后,康熙依然愤愤不平,又将一顶“千古第一罪人”的帽子,扣在了索额图头上。 索额图,满洲正黄旗人,生于1630年代,具体年份已不可考。他出身赫舍里家族,这个家族在清初赫赫有名。他的父亲索尼是康熙初年的四大辅政大臣之一,地位显赫,家族背景给了索额图天然的优势。他年轻时就展现出过人的才干,头脑灵活,办事干练,很快在朝堂上崭露头角。康熙亲政后,索额图被提拔为国史院大学士,后来又升任保和殿大学士,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 康熙初年,国家内忧外患不断。索额图凭着自己的能力和忠诚,成了康熙倚重的大臣。他参与了擒拿鳌拜、平定三藩、签订《尼布楚条约》等大事,立下不少功劳。可以说,那时的索额图是清朝的中流砥柱,他的名字几乎和康熙的功绩画上了等号。 先说擒拿鳌拜。康熙八年,鳌拜专权,朝政几乎被他一人把持,年轻的康熙皇帝岌岌可危。索额图作为康熙的亲信,参与了秘密计划。他协助康熙设计圈套,最终在武英殿成功逮捕鳌拜,结束了辅臣擅权的局面。这件事让康熙彻底掌握了朝政,也让索额图成了皇帝的心腹。 再看平定三藩。康熙十二年,吴三桂等三藩叛乱,清廷陷入危机。索额图负责筹措军粮、调度后勤,虽然不是前线指挥,但他的工作直接保障了战争的胜利。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藩之乱平定,索额图功不可没,声望达到顶峰。 还有《尼布楚条约》。康熙二十八年,索额图代表清朝与俄罗斯谈判。这场谈判难度极大,双方在边境问题上争执不下。索额图带着团队,顶着压力,最终签下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这不仅是军事胜利,也是外交上的突破,保住了东北疆土。 那时的索额图,真的是风光无限。他聪明能干,又有家族撑腰,走到哪儿都是焦点。康熙对他信任有加,甚至把他当成了朝中的支柱。可谁也没想到,这么一个功臣,后来会落得那么惨的下场。 人一旦站得太高,往往就容易飘。索额图也不例外。随着地位上升,他的野心和欲望也跟着膨胀。他开始变得骄横跋扈,目中无人,觉得自己功劳大,谁也动不了他。他贪污受贿,敛财无数,家里堆满了金银珠宝,生活奢侈得让普通人瞠目结舌。朝中有人看不下去,暗地里告状,可康熙念他功劳,最初只是敲打几句,没真动手。 更麻烦的是,索额图开始拉帮结派。他培植亲信,排挤异己,搞了个小圈子,把朝廷当成了自己的地盘。他的侄女是康熙的孝诚仁皇后,靠着这层关系,他甚至把手伸向了皇位继承大事。当时的太子胤礽是康熙的长子,也是索额图的侄孙。他想通过操控太子,把未来的皇帝变成自己的傀儡。这种行为,在康熙眼里,简直是大逆不道。 康熙不是傻子,他早就看出索额图变了。他警告过几次,希望索额图收手,可这家伙非但没收敛,反而变本加厉。1702年,索额图去德州探望生病的太子,到了中门才下马。这在宫廷礼仪里是大忌,摆明了不把规矩放在眼里。康熙彻底怒了,觉得这已经不是普通的嚣张,而是对皇权的挑衅。 1703年,康熙终于下狠手。68岁的索额图被抓进宗人府,锁了起来。康熙下令不给饭吃、不给水喝,就这么活活饿死了他。紧接着,索额图的家被抄了个底朝天,所有财产充公,他的几个儿子全被处死,一个没留。这还不算完,康熙把索额图的势力连根拔起,彻底断了后患。 可康熙的火气还没消。1708年,他废掉太子胤礽时,又把索额图拎出来骂了一通,说他父子害得太子变坏,是“本朝第一罪人”。这顶“千古第一罪人”的帽子,就这么扣在了索额图头上,永世不得翻身。
1703年,68岁的索额图被活活饿死在宗人府。康熙尤不解恨,又下令抄了他家,杀光
小史论过去
2025-05-25 01:59: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