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中国科考船遭货轮暴力撞击,最终不幸沉入大海,船内的107名科考人员用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5-25 00:39:12

1993年,中国科考船遭货轮暴力撞击,最终不幸沉入大海,船内的107名科考人员用尽全力呼救,但不远处的肇事者却无动于衷,这一起事故中三名中国科考队员失去了生命。可直至如今,肇事方仍旧未提出任何赔偿。   (信息来源:2013年04月09日 央视网——1993年5月2日 我国“向阳红16号”考察船与外籍船相撞沉没) 1993年5月2号大半夜的时候,东海上雾大得吓人,伸手不见五指,能见度连30米都不到,就在这种情况下,咱们中国最牛的科考船"向阳红16号"正在执行任务呢,是第六次去太平洋找多金属结核,船上可热闹了,107个科研人员和船员挤在一起,这艘船规模颇为宏大,排水量达4400吨,船上的科研设备均为世界顶尖水准,在当时堪称中国海洋科学探索的“翘楚”。   可谁也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撞击,让这艘科考船在32分钟内沉入海底,三名中国科考队员永远留在了冰冷的海水中,直到今天,肇事方仍未提出任何赔偿,这起事件背后的细节,比公开报道更让人揪心。   那日凌晨5时05分,“向阳红16号”于济州岛以南、赤尾屿以北的海域以15节航速航行时,船体突然剧烈震颤,钢板撕裂的“嘎吱”声响起,船舱内物品散落一地。   当班的船员突然发现情况不对劲,顿时慌了神,只见一艘叫"银角号"的大家伙,排水量足有3.8万吨的塞浦路斯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几乎以垂直角度朝着他们船的中后部径直冲来,刹那间,“银角号”那尖船头仿若利剑,狠狠刺入“向阳红16号”的机舱,海水旋即如狂潮般向内汹涌灌入!   更糟糕的是,撞击导致“向阳红16号”的电机爆炸,警报系统只响了两声就彻底失灵,船长金明奇立刻下令弃船,但船上的4艘救生艇中,右舷的两艘已被撞坏,剩下的两艘救生艇和两个橡皮救生筏,根本装不下107人。   在生死关头,金明奇指挥船员用太平斧砍下救生艇,让科学家和年老体弱者先上船,可海水灌入的速度太快,船体倾斜得越来越厉害,有的人甚至来不及穿上救生衣就被迫跳海。   “银角号”撞击后的操作令人愤懑,它不但不停船救援,竟加速倒车,使“向阳红16号”船体裂口更大,事后“银角号”辩称,此举是防止船上液化天然气爆炸。   可问题是,从撞击发生到“向阳红16号”沉没,整整32分钟里,“银角号”连最基本的求救信号都没回应,直至“向阳红16号”沉没,它才勉强准许中国船员登船,却拒不提供通讯设备,还妄图将船开往韩国方向。   事故发生后,中方即刻展开调查,然而责任划分却陷入“罗生门”,塞浦路斯方面称“银角号”所属该国,坚称依《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向阳红16号”作为小船未避让,应负主责。   而中方则反驳说,“银角号”在浓雾中未保持安全航速,且在撞击后未履行“救助遇险人员”的国际义务,违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双方各执一词,调查陷入僵局。   更让人无奈的是,国际法律体系对这类事故的处理,往往充满了“灰色地带”,塞浦路斯方面把案件推给“银角号”的注册地利比里亚,而利比里亚又以“实际运营方在塞浦路斯”为由拒绝受理。   这种“踢皮球”式的推诿,暴露出当时中国在国际海事法律体系中的弱势地位,中方提出的索赔要求,最终因“证据不足”被驳回,肇事方至今未支付任何赔偿。   但仔细琢磨,这事儿背后还有更深层的原因,90年代初,中国海洋权益保护体系尚不完善,缺乏专业的海事调查机构和跨国诉讼经验,而“银角号”所属的航运公司,显然对国际规则玩得更溜。   他们利用“船旗国管辖”原则,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甚至在事后还试图通过媒体抹黑中方,声称“向阳红16号”违规航行,这种操作,说白了就是欺负中国当时没能力在国际法庭上跟他们硬刚。   “向阳红16号”事件绝不是孤例。1984年,中国远洋货轮“德兴轮”在印度洋被苏联潜艇撞击沉没,同样遭遇赔偿困境,2002年,“银河号”事件中,美国以“违禁品检查”为由扣留中国货轮,最终也是不了了之,这些事件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逻辑,在国际海洋领域,没有实力,连基本的尊严都守不住。 但换个角度想,这事儿也像一记警钟,它让我们明白,海洋不是“无主之地”,没有实力,连基本的尊严都守不住,这些年,中国海军下饺子、海警船常态化巡航、南极科考站越建越多,这些进步背后,或许都有“向阳红16号”的影子。   当前仅靠硬实力不足以应对国际挑战,某些国家常以"航行自由"为借口频繁派遣军舰进入南海,我们需要运用规则反制规则,具体措施包括积极参与国际海事组织立法工作,同时着力培养兼具外语能力和法律知识的复合型海事人才,海洋权益的维护必须依靠实力与智慧的双重保障,要避免重演"向阳红16号"事件的悲剧,让历史经验真正转化为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

0 阅读:61
叨叨小科天下事

叨叨小科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