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燕末年,宫里死了上百个皇子,全是婴儿和少年,是亲叔叔冯弘下的命令,一个没留,这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2025-05-24 13:33:33

北燕末年,宫里死了上百个皇子,全是婴儿和少年,是亲叔叔冯弘下的命令,一个没留,这不是战乱中被牵连,而是权力斗争里亲手屠了自家人。

冯跋刚咽气,冯弘就翻脸动手,连襁褓里的都不放,这事一传出来,北燕朝堂人心尽失,城门都没挡几天就塌了。

冯跋这个人出身后燕,原本是军中干将,后燕那时候天天打仗,内乱也多,他和慕容云趁着皇帝不稳,一起搞了场宫变,把后燕推了。

慕容云当了几天皇帝,宫里夜里出事,被刺死,冯跋就顺势上位,说是替他善后,自己戴了皇冠,改国号叫“燕”,史称北燕,那是公元409年,他三十多岁,人精得很。

他上台后没立马搞权术,反而推轻徭薄赋,整顿地方,修农田办学堂,朝里人都说他有点文人样子,还挺务实。

那二十年,北燕不像别的地方乱七八糟,他算是把国家撑住了,但他家里麻烦不断,他的儿子太多了,史书记载上百个,说是“百余子”。

不是个个都有名分,有的是正室生的,有的是宫女侍妾那儿来的,血缘复杂,争位就更乱。

他偏偏没有早早定太子,倒是宠了一个叫宋夫人的妃子,对她宠得不行,宋夫人有个儿子叫冯受居,聪明嘴甜,深得父皇喜欢。

但太子的位置,还是落在了另一个儿子冯翼头上,冯翼人不坏,就是软弱,不像掌权的人,这就留下了祸根。

公元430年,冯跋病重,在宫里躺了几天都没说话,只留下口谕让太子冯翼监国,结果宋夫人搞事,趁太子还没进宫,封了宫门,自称皇帝有旨,要立冯受居当继承人,她怕冯翼一上位把他们母子排挤出局,就想抢在前头动手。

冯跋这时候还没咽气,可已经说不了话,宫里乱作一团。冯跋的心腹胡福看不下去,偷偷跑去告诉冯弘。

冯弘是冯跋的弟弟,从前在军中也立过功,这会儿在外头带兵,一听消息,连夜领兵冲进宫里。

他直接拿弓箭射杀宫女,血流满地,然后闯进寝殿,把宋夫人和冯受居按了,冯跋看到儿子们内斗吓得心脉崩裂,当场死了。

宫变结束,冯弘成了宫中实际掌控人,冯翼还没缓过神,就被以“无能无德”罪名软禁,没两天也死了。

冯弘接下来干的事,震惊朝野,他召集冯跋剩下的所有子嗣,不管年纪,全部杀掉,从几岁大的,到刚出生没满月的,全都砍了。

据《魏书》记载,“杀兄子百余人,无一留者。”这不是宫刑或放逐,是实打实的满门抄斩,宫人们哭声震天,尸体装了整整十几车才运出去。

为什么杀得这么狠?冯弘怕这些孩子长大后有一日有人反他,北燕不是大国,宫廷斗争又多,他自己也是靠刺刀爬上来的,他太明白什么叫“斩草除根”。

可问题是,这些孩子连草都还不是,只是根,朝中贵族大臣当时有几个想反对,但看着宫里一天一个人头滚落,也都闭了嘴。

有的宗室子弟带着妻儿连夜逃出,跑去北魏投靠,冯弘没在乎,反正该杀的已经杀完。

冯弘后来正式称帝,干脆霸占了冯跋的几个妃子,改立了慕容氏的一个外孙当太子,说是“血统更纯”。

这下子彻底惹恼了冯氏宗族,本家都不认他这个皇帝了,北燕高层离心离德,地方州县也懒得听调遣,很多北燕官员暗地里跟北魏通信,说愿意投降。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那时候早就想吞了北燕,这下有了口实,说冯弘弑兄杀侄,罪大恶极,是“无道之君”。

公元436年,大军开到龙城,北燕军队根本守不住,几天就被打穿,冯弘丢下京城,带着剩下的人跑去高句丽。

高句丽一开始收留他,还给了地盘住下,但冯弘这人,嘴硬还爱摆架子,对高句丽国王说话不客气,还私下指使旧臣搞内斗。

高句丽王早就心里烦,忍了两年,到438年干脆下令把他全家杀光,冯弘这一生,从宫变夺位到流亡被杀,不到十年,北燕国也就彻底灭了。

这事传回北魏,朝中议论纷纷,有人说冯弘是枭雄,也有人骂他是“人面兽心”。

但不管哪种说法,冯跋那一百多个子嗣全被清光,是实打实的历史惨剧。

尤其那些还在吃奶的婴儿,都没能逃过这一劫,不是战火烧到家门,是亲叔叔一声令下,一刀刀砍掉的。

冯跋的后代几乎绝嗣,只有个别女儿早年被送往北魏才躲过一劫,其中有个就是后来的冯太后,也叫文明皇后。

她在北魏掌权多年,是北魏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但不管她再怎么强,北燕那个血淋淋的夜晚,始终是她心里的噩梦。

这场宫廷屠杀,成了北燕走向灭亡的分水岭,从那之后,没人再真心拥护这个政权。

冯弘坐在龙椅上,看似风光,其实四面漏风,他手上染的血太多,没人敢靠近,到头来,江山丢了,家人没了,他也死在异国他乡。

0 阅读:17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