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1938年6月,兰封战役打得正激烈,守城重任落在龙慕韩肩上。可他却临阵脱逃,擅自撤离,导致兰封城失守!军事法庭毫不留情,判了他死刑! 兰封战役发生在河南中原,国军要挡住日军的进攻。龙慕韩带着一个旅的兵力守在兰封,任务是死守城池。日军火力很猛,飞机大炮轮番轰炸,龙慕韩的部队伤亡很大,上级的命令一会儿要死守,一会儿又让撤退,弄得部队晕头转向。 桂永清带着装甲部队,本来打了个小胜仗,可日军一反攻,他就带着人跑了,只留个字条让龙慕韩继续守,黄杰手握重兵,却在旁边看着不动,防线被日军撕开缺口,龙慕韩的部队孤立无援,弹药和援兵都没有,实在守不住,只能带着剩下的人撤退。 6月17日,武汉的刑场气氛紧张,四周戒备森严。龙慕韩被押往行刑地,判决书上说他“玩忽职守、丢了兰封”。他可是黄埔一期的高材生,蒋介石曾经的得力干将,如今却被军法判了死刑,结局让人唏嘘。 行刑前,他喊了一句抗议的话,声音里带着愤怒和无奈,枪声响起,这位黄埔将领就倒下了,成了抗战中第一个被处决的中央军高级军官。 桂永清和黄杰在战役中也有大问题,桂永清一听日军反攻就跑了,黄杰看着防线被突破却不出手,可这两人只是被撤了职,没多久又重新掌权。 桂永清后来照样领兵,黄杰也很快回到高位,龙慕韩一个旅的兵力,拼尽全力还守不住,却被扣上战败的帽子,直接送了命,军法对他们的处理,差别让人看不懂。 军法在国军里执行得很不公平,韩复榘丢了济南,被蒋介石抓去枪决,可背后有清理异己的意思。 李服膺听从阎锡山的命令撤退,却被当成战败的替罪羊,直接被处决了。而像汤恩伯在豫湘桂会战中输得一塌糊涂,宋希濂也丢过阵地,这些黄埔系的将领却没大事,过段时间还能官复原职。可像龙慕韩、李服膺这样的中层军官,一出问题就得被推出来背黑锅。 军法条文写得严厉,可执行起来却看人下菜,嫡系将领犯错没事,底层军官却动不动就掉脑袋。 兰封战役输了,蒋介石为了挡住日军,决定扒开黄河大堤,洪水冲出去,挡住了日军的路,可也淹了无数百姓的家,老百姓的田地、房子全没了,国军本来是保护大家的,现在却让百姓吃了大亏。 民心在这场洪水里丢了不少,国军的名声也垮了,龙慕韩的死,本来是想让部队怕了不敢跑,可其他将领看明白了,保命不是靠打仗,而是靠站队,军队里人心更乱了,谁还敢真心去拼命。 兰封战役把国军的问题暴露得很清楚,指挥上乱七八糟,桂永清跑了,黄杰不动,龙慕韩被逼得没办法才撤。 上头的命令反反复复,底下的人不知道该听哪个,派系斗争也厉害,嫡系将领保得住,杂牌和基层军官却随时可能被牺牲。 这样的军队,纪律松散,内部不齐心,想打赢仗太难了,龙慕韩的死,不但没让部队更听话,反而让大家更怕出错,怕被当替罪羊。 龙慕韩被枪决的事,说明国军的军纪有大问题,基层将领像龙慕韩,带着少得可怜的兵力,顶着日军的重火力,还要应付上头乱七八糟的命令,实在是打不下去。 军法却不看这些,只拿他们开刀,真正犯错的高层却没事,这种不公平,让部队没了斗志,也让抗战的路更难走,龙慕韩的死,不只是一个人的悲剧,更是国军内部毛病的缩影。 (信息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抗战中,国民政府处决了多少高级将领?)
[浮云]1938年6月,兰封战役打得正激烈,守城重任落在龙慕韩肩上。可他却临阵脱
时光雕琢风华
2025-05-22 17:35:3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