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这辈子,其实真的挺享福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麻烦顺手点击一下右上角的「关注」,方便日后随时参与讨论、分享观点,感谢您的支持呀! 在中国历史上,能像李渊这样从出生开始就一路顺风顺水、享尽人间福气的帝王,真不多见。七岁就坐上了国公的位置,改朝换代都能游刃有余,等到统一天下却发现儿子的能力比自己还强,最后退下来当太上皇,日子过得无比自在。很多人只记得他“起兵造反建唐朝”,其实李渊真正的人生关键词,是“幸运”“自在”和“会享福”。 李渊能有怎样的起点?他出生在北周关陇贵族,家族名门望族,祖父李虎辅佐宇文泰打天下,是八大柱国之一。父亲李昞早逝,李渊七岁就继承了唐国公这个大爵位。这个头衔在当时几乎等于皇族。换句话说,别人得拼一辈子的高官厚禄、万人追捧,李渊一眨眼就得到了。 他的姨母是独孤皇后,姨父就是后来开国的隋文帝杨坚。这样一层层的亲戚关系,保证了李渊哪怕年幼,也从来不缺关爱和支持。家里有资源,长辈是权贵,小时候既有锦衣玉食的生活,也能见识大场面——长安城里,哪有他去不了的地方?谁敢轻易欺负这个“天生贵胄”? 等到稍微长大,李渊不仅长得一表人才,性格也随和大气,连隋炀帝杨广这样疑心极重的人,也只是背后喊他“阿婆面”,实际上一直留着这个亲戚,始终未动杀心。李渊可以在北周、隋朝高层顺利打转,不仅靠家族背景,更靠他会做人,会处事。别说普通百姓,就是一般的王公贵族,哪有这种人生? 李渊的特别之处,还在于他的“随遇而安”和“八面玲珑”。隋末大乱,各路军阀蜂起,政权更替频繁,可李渊始终能游走其中。不管隋朝还在不在,他都有自家人做后盾。说白了,不论天下姓杨还是姓李,李渊都能混得风生水起。 比如当太原留守时,隋炀帝正是疑心最重、权力最不稳的时候,李渊依旧能坐镇一方。等到李世民劝他起兵,李渊还很犹豫,因为他在隋朝也没受什么亏。直到大势已去,他才顺势而为,既不冒进,也不恋栈。晋阳起兵、兵发关中、定都长安,他每一步都没有硬拼硬抢,反倒是用亲情和联姻巩固队伍。连与突厥、高句丽等外族的关系,他也处理得滴水不漏,“外联北方,内安天下”。 说到底,李渊在大风大浪里靠的不是“独断专行”,而是会看风向、会借势。等到天下一统,大家以为他要雄心勃勃大展宏图,其实他一点都不执着于权力,更不在乎“千秋万代”。打江山是必须的,守江山、传江山、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是他更看重的。 统一天下后,李渊的最大“福气”就是儿子能干到让他都省心。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哪个不是能文能武、智勇双全?尤其是李世民,起兵、打仗、治国、安民样样拿得出手。虎牢关一战定天下,洛阳、河北、江南,一个个强敌被儿子收拾得服服帖帖。李渊只需要稳坐长安宫里,喝喝茶,定定政策,偶尔摆摆宴,功劳大头却归了小儿子。 当然,儿子们争皇位,李渊并不是毫无头绪。他能在李建成、李世民之间摇摆,也能在玄武门之变后顺利退位而保全自身。这种“能上能下、能放手能享福”,不是一般帝王做得到的。换成别的人,怕是早已在宫斗权谋中失了性命。 成为太上皇之后,李渊其实是解脱了。他不需要管政事,生活起居、饮食玩乐、孙子外孙成群,连儿媳妇、女婿都尽心孝敬。宫里规矩松,想干什么干什么,儿孙满堂、荣华富贵全都有。唐朝初年经济复苏,社会安稳,连外族都来朝贡,李渊晚年过得安稳自在。 去世时,享年七十,在古代帝王中也是高寿。他一生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但如果单看“享福”二字,李渊这辈子可以说是活得明白、活得舒服。 李渊的一生,从权贵子弟到天下共主,再到安享晚年的太上皇,步步都有人撑腰,事事都有人分忧。没有什么极端的磨难,没有什么掉进深渊的时刻,更多的,是会顺势而为、会看人下菜、会抓住机会。到了最后,他能放下,也能享受,把“人生赢家”这个词,演绎得无比自然。 时代造就了李渊,但李渊也懂得珍惜、懂得适可而止。这大概就是他能一路顺风、安享荣华的真正原因吧。至于身后功名,让后人去评说就是了。 希望今天的内容能让你有所收获,关注我们,下次更新不踩空~ 有任何想法都可以在评论区告诉我,我们一起聊聊!
李渊这辈子,其实真的挺享福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麻烦顺手点击一下右上角的「
语林娱娱乐
2025-05-22 15:03:12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