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16岁的李开芬被活埋,这时,政治部主任张琴秋骑马冲了过来,一把拦下:“她才16岁,能有什么问题?快放了她!”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麻烦顺手点击一下右上角的「关注」,方便日后随时参与讨论、分享观点,感谢您的支持呀! 16岁的李开芬刚刚参加红军不久,原是四川达县小有名气的地主之女,受红军宣传感染,主动参军,转眼已在队伍里熬过了最难的适应期。她会识字,唱歌,做宣传,还能写小诗,是部队里少有的“文化人”。 但她没想到,命运会因一场肃反风暴陡然转折。那年川陕根据地开始大规模肃清“内奸”和“特务”,各种怀疑风声日紧。李开芬因为出身地主家庭,成了保卫部门的怀疑对象。审查会上,有人质问:“你爹是不是地主?你是不是来搞破坏的?”李开芬一头雾水,拼命分辨:“父亲早就把土地分给穷人了,我跟着红军吃红薯饭,不是来害大家的!”没人听她的解释,队里的气氛也变得微妙起来。 一纸判决下来,李开芬成了“可疑分子”,被打入临时监房。她和几个同样遭殃的年轻人被人五花大绑,推到了营外的黄土坑边,准备活埋。她想大声喊叫,嘴却被布条堵住,满脸都是泪和泥,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难道我要糊里糊涂死在这里?” 坑边战士们铁锹举在半空,场面凝重。突然,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位身着呢制服的女干部,骑着高头大马冲进现场,勒马停下,大声质问:“等等!你们这是在干什么?”这位女干部正是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张琴秋。 张琴秋年近三十,是红军里最有威望的女性领导者。她留过苏联,敢说敢做,是所有女战士心里的“大姐头”。听说又有女孩子要被活埋,她气不打一处来。看见李开芬那张年轻稚气的脸,她一下跳下马,挡在坑前,厉声说:“她才16岁,能有什么天大的问题?你们问过她做了什么吗?” 围观的干部都愣住了,有人低声劝:“张主任,这是上面定的,出身有问题……”张琴秋眼一瞪:“出身就能定生死?她跟着咱们吃苦受累,什么坏事也没干,怎么能冤枉一个小姑娘?” 没人敢接话,张琴秋亲自松开李开芬手腕的麻绳,拍了拍她肩膀:“别怕,有什么委屈你和我说。”李开芬满脸泪痕,怯怯点头,这一刻她终于相信,自己的命还能留在世上。 她被带回营地,由张琴秋直接保护,暂时调到总医院当宣传员。张琴秋对大家说:“干部不能胡乱整人,尤其不能冤枉小孩子。革命队伍里更要讲理。” 活埋一事后,李开芬在营地里过了一段“受监督”的日子。有人对她仍然心存芥蒂,也有人私下同情她的遭遇。她没有气馁,而是比从前更勤快。白天帮医院送药,晚上给伤员唱歌、讲故事,用行动证明自己是个可信赖的人。 长征路上,女红军们总是最艰苦的一拨。李开芬走雪山,过草地,背行李,撑着病体也咬牙坚持。其实她心里明白,命是张琴秋救的,更靠自己不认输。 后来有次,她随妇女团深入敌占区,为部队筹集粮食,带着几个女兵夜里冒险偷渡小河,差点被敌军抓住。每当最难熬的时候,她总想起张琴秋救自己的那一幕。她对身边姐妹说:“我们要好好活下去,将来有一天也能帮别人一把。” 多年以后,李开芬终于等来了“平反”的那一天。组织给她摘去了“可疑分子”的帽子,她也以顽强和诚恳赢得了所有人的信任。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她成了一名高级干部,但提起1933年那场生死一线的经历,仍然感慨万千。 当年黄土坑边的一句“她才16岁,能有什么问题?快放了她!”,不仅救了一个女孩的命,更是一段革命队伍人情与理智较量的真实写照。 后来无数人说,若不是那一刻的果敢,李开芬或许早就埋骨荒山。许多事走过了才明白,有人敢说“不”,才有了后来许多人可以活下去、走下去的机会。 希望今天的内容能让你有所收获,关注我们,下次更新不踩空~ 有任何想法都可以在评论区告诉我,我们一起聊聊!
1933年,16岁的李开芬被活埋,这时,政治部主任张琴秋骑马冲了过来,一把拦下:
语林娱娱乐
2025-05-22 15:03:1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