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2年,朱允炆怕朱棣攻城,便将各地藩王召回,谷王朱橞被朱允炆安排守南京城门。可当朱棣攻到城下时,朱橞却抢着去开城门,守门将领李景隆与他不谋而合,便问朱棣:城门一开,可否保我们平安? 1402年,靖难之役打得火热,燕王朱棣带着大军直扑南京。建文帝朱允炆坐不住了,赶紧把各地藩王召回护驾,其中就有谷王朱橞。这家伙被安排守南京的金川门,位置关键,谁守得好谁就能挡住朱棣。可没想到,朱棣兵临城下时,朱橞和守门将领李景隆一合计,直接开了城门投降,还问了一句:“城门一开,能保我们平安吗?”这事儿直接让南京失守,朱棣顺势登基,历史走向彻底变了样。 朱橞是朱元璋的第十九个儿子,妈是郭惠妃,郭惠妃的爹郭子兴可是元末的大人物,跟朱元璋关系铁得很。朱橞小时候就聪明,读了不少书,尤其擅长城防和建筑。1391年,他12岁就被封为谷王,藩地定在宣府,也就是现在的河北宣化一带。那地方是北边的要塞,防着外敌入侵,责任不小。 在宣府那些年,朱橞干得还挺像样。他修了段明长城,亲自设计了宣化城,城墙高、布局好,既能打仗又有点儿艺术范儿,至今还是当地标志。他对老百姓也不错,减税、开荒、修水渠,口碑挺好,大家都叫他“仁王”。这么一看,朱橞像是能担大事的人。 可到了1399年,朱棣起兵搞“靖难”,形势就变了。朱允炆上台没多久就削藩,朱橞首当其冲被盯上。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南下,朱允炆没办法,只能把藩王召回救急。朱橞本来在宣府待得好好的,犹豫了半天,还是回了南京。朱允炆挺信任他,把守金川门的重任交给了他。 结果呢?1402年朱棣兵到城下,朱橞没硬扛,反而跟李景隆合计着投降,直接开了城门。朱棣给了个保命的承诺,南京就这么丢了。这事儿让人大跌眼镜,一个藩王,一个守将,就这么把都城卖了。朱棣当了皇帝后,没杀朱橞,还让他继续当谷王,把藩地改到长沙,还赏了不少东西。可朱橞到长沙后像是变了个人,脾气大了,横行霸道,收重税,养私兵,明显不安分。 1417年,朱棣查出他有谋反的苗头,果断废了他王位,把他贬成庶人,流放到边疆。他的两个儿子急了,自焚死了,朱橞这辈子算是彻底完了。朱橞这人挺有意思。早年在宣府,他是贤王模样,干实事、得民心。可到了南京城门前,他一秒变怂,开门投降。后来在长沙,又露出一副野心家的样子,最后落得个流放的下场。他到底是啥人?有人说他怕死,有人觉得他有自己的小算盘。投降朱棣那会儿,他可能是觉得打不过,保命要紧。可后来在长沙闹腾,又不像单纯怕死的人。 朱橞投降那一刻,可能是权衡利弊的结果。朱棣兵强马壮,朱允炆这边又乱成一团,他和李景隆估计觉得硬抗没戏。可这决定,直接把建文帝卖了,也让朱橞背上叛臣的名声。他后来的下场,又说明投降也没啥好果子吃,朱棣也不是真心放过他。
1402年,朱允炆怕朱棣攻城,便将各地藩王召回,谷王朱橞被朱允炆安排守南京城门。
运赛过去
2025-05-22 13:03:47
0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