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北京一间躺着一个背部因褥疮溃烂的中年女人。此时的她已病入膏肓,医生只得在她的左肩胛骨下方开一个输液口,上一次开在右侧时失败了。女人惨笑地说:在身上随便打洞,真残酷啊! 1996年,北京一间病房里,一个中年女人躺在床上,背部因褥疮溃烂,病痛折磨得她不成样子。医生没办法,只好在她的左肩胛骨下方开个输液口——之前在右侧试过,没成功。她惨笑一声,轻声嘀咕:“在身上随便打洞,真残酷啊!”这个女人是谁? 1937年钱瑗出生在英国牛津,爹是钱钟书,娘是杨绛,这对学者夫妻的独生女。小时候家里全是书,杨绛常给她念名著。她听《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哭得稀里哗啦,小小年纪就透着善良和敏感。回国后,她考进北京师范大学学俄语,毕业后留校当老师,成了学生眼里的好教授。1959年,她嫁给历史系老师王德一,俩人挺般配,可惜好景不长。特殊时期那会儿,王德一受不了压力自杀了,31岁的钱瑗成了寡妇。她没崩溃,回了父母身边,和钱钟书、杨绛一起熬过了那段苦日子。 1974年,钱瑗又结婚了,这次是跟杨伟成。他带着俩孩子,钱瑗没生过自己的娃,但对继子女特别好。周末她常提着菜篮子回家,满头大汗地给孩子们做饭。继子杨宏建后来回忆,她那份真心让这个家有了温度。作为老师,她也拼。教俄语时,她讲得生动有趣,学生都爱听。她的学问深,见解独到,培养了不少外语人才。哪怕后来病了,她还惦记学生,托同事捎话让他们好好学。 1996年,钱瑗病了,查出来是癌症晚期。长期劳累把她拖垮了,背上褥疮烂得吓人。医生没办法,常规治疗都不管用,最后只能在她左肩胛骨下开个输液口维持生命。上次在右边开过,没成。她疼得受不了,但还能苦笑,说“在身上随便打洞,真残酷啊!”这句带点自嘲的话,透着她的幽默,也让人心酸。她没喊天抢地,也没埋怨谁,就这么硬扛着。杨绛84岁了,天天守着她,累得不成样子,但还是坚持陪着。母女俩聊些过去的琐事,钱瑗还问起小时候听过的故事,像是舍不得这辈子。 那时候,钱钟书身体也不好,家里全靠杨绛撑着。钱瑗病成那样,还惦记着别人,怕父母太难过。她这人就这样,疼得要命还想着安慰家人。病房里没啥奇迹,医生也只能尽力拖时间。她没抱怨命运不公,也没指望谁救她,就这么平静地跟病魔耗着。 1997年3月4日,钱瑗走了。那天她跟杨绛说想睡一觉,杨绛摸着她的脸让她安心睡。她就闭上眼,再没醒来。47岁,不算长的一辈子,就这么结束了。钱钟书受不了这打击,第二年也去世了。杨绛一个人扛下失去丈夫和女儿的痛,2003年写了《我们仨》,把仨人相依为命的日子记下来。那本书感动了很多人,大家才知道钱瑗有多重要。 钱瑗走后,她的继子女和学生没忘她。他们一起写了《我们的钱瑗》,还弄了个“钱瑗教育基金”,想让她对教育的爱延续下去。杨绛晚年常翻看女儿的东西,睹物思人。她没把钱瑗写成多伟大的人,就是一个普通女人,有血有肉,有笑有泪。钱瑗没啥惊天动地的事迹,但她用自己的方式温暖了身边人。
为什么杀猪盘大多只能骗女人,男人很少被骗?
【10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