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交通部部长叶飞上将花了5个多小时,翻阅了水运总局副局长周惠(1959年降职)的档案。他当即向上级打了报告,请求:“将周副局长升任为副部长。”上级不同意,叶部长却批示:“让他担任(部)副书记。”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麻烦顺手点击一下右上角的「关注」,方便日后随时参与讨论、分享观点,感谢您的支持呀! 叶飞,上将军衔,革命年代走出来的老干部。1975年初,他从部队调任交通部部长。 那时交通部正值调整期,不少老同志被“历史问题”困住多年,工作推进艰难。 有一天,叶飞在办公室抽出一整块时间,翻起了水运总局副局长周惠的档案。其实,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听说周惠。 早在五六十年代,叶飞就知道这个江苏出身的“老水运”。周惠出身农家,革命早,干工作直来直去,是个不怕得罪人的主。 可惜1959年,因为意见直、脾气硬,被扣了“右倾”帽子,一降就是十多年。 那天,叶飞翻阅档案,一页页看得格外仔细。 他发现,周惠即便在被边缘化的岗位,依旧踏实肯干——码头现场能看到他、航线设计少不了他的建议,方案写得有理有据,执行力也强。 更难得的是,档案里不少同事给他写的评语,都提到“为人正派、业务过硬、敢负责”。叶飞把这些小纸条看了三四遍,越看越觉得是个宝。 五个多小时过去,天都黑了。叶飞揉了揉太阳穴,坐在那里沉思良久。 他很清楚,这些年像周惠这样被埋没的干部不在少数,可是真正能顶得住事儿的并不多。 “现在交通部正缺这样能干活、敢担当的干部。”他暗自下定决心,得帮周惠争个机会。 说干就干,叶飞第二天亲自写了一份报告,递交给上级。他在报告中列举了周惠多年的实际工作表现, 特别强调:“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真本事,是部里缺的实干型领导。”叶飞的语言很简练,但态度十分坚决。 报告送上去没多久,答复就来了。只有三个字:“不同意。” 叶飞心里其实早有准备——副部长的任命,牵涉上级审批,而周惠的“历史标签”还没完全摘掉,上面可能还想再看看。 叶飞没有停步。他仔细研究干部任命的流程,发现交通部副书记的任命只需部长批示。他心头一亮, 马上在相关材料上写下自己的意见:“让周惠担任交通部副书记,后续可视表现安排更高岗位。” 这一招,是他给部里留的“活口”,也是为周惠争取施展的空间。 这件事部里反响不小。有人担心会引来争议,毕竟当时“老问题”干部的用人标准敏感;也有人佩服叶飞的魄力,敢为真正干实事的人说话。 叶飞对此看得很开,他说:“只要工作需要,咱们不能光看过去,要看现在和以后。” 周惠接到任命,没有过多表态,只说:“叶部长信任我,我一定把工作干好。”他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水运规划、航道调整、基层调研上, 不到一年就把一套新的方案落到了实处。效率、服务都提上去了,工人们反映:“老周这人,虽然话不多,但事儿都干得明白。” 1978年,中央决定大规模选拔地方干部,重点解决经济建设难题。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迟缓, 交通闭塞,农牧民生活难题多,需要经验丰富、能干事的人坐镇。 这一次,周惠被调往内蒙古任党委第二书记,专管经济建设。 刚到那儿,他没有急着发号施令,而是带着本子走村串户——农田、牧场、边境小站,哪儿都去问一问、记一记。 每回从基层回来,他都把数据和问题捋得清清楚楚。 很快,他提出了“口粮田”的想法,让农民有了更多自主种植的地,产量上来了,收入有了保障。 牧业这边,他争取政策突破,让牧民能多养些牛羊,把草原的潜力发挥出来。 交通方面,他拍板修建了呼和浩特到满洲里铁路,还推动吉通线建设,让内蒙古东西部、东北部交流活络起来。 村里人说:“周书记来后,路多了、货多了,买卖也红火。” 他还关注边境村落的困难,修路、建校、通水,一件件落到实处。民族关系也因他的调解变得和谐。 几年下来,内蒙古粮食和牛羊数量大幅上涨,铁路通了,村庄热闹了,干部和百姓都说这书记实在。 到1986年,周惠因身体原因回京任顾问。离开时,很多干部和老百姓送他到车站,道别的话很简单:“你在的时候,大家心里有底。” 如今再看这段往事,叶飞在档案前沉思、落下批示的那一刻,和周惠多年如一日的坚守,构成了干部任用与担当最质朴的画面。 有些决定当时或许无声无息,但多年后回望,能看到一条路因人而生,一块土地因一群干实事的人而改变。
1977年,交通部部长叶飞上将花了5个多小时,翻阅了水运总局副局长周惠(1959
语林娱娱乐
2025-05-21 10:02:3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