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戴笠邀请50名汉奸吃饭,待众人吃完后,他突然说道:现在公布逮捕名单!第一个听到自己名字的人当场头脑发晕,瘫倒在地...... 北平城秋风萧瑟。东城北兵马司1号汪时璟公馆内,灯火辉煌,觥筹交错。 五十余名华北伪职官员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宴会主人汪时璟向来宾举杯致意,而座上贵宾、军统局长戴笠则面带微笑,不断向各位伪职官员碰杯敬酒。 宴席上,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王克敏面色红润,大快朵颐。 伪华北绥靖军总司令齐燮元,脸上挂着久违的轻松表情。伪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长王揖唐,虽已七十余岁,仍精神矍铄地与周围宾客交谈。 这一幕表面祥和,实则暗流涌动。 抗战胜利初期,全国上下弥漫着对汉奸的愤怒。 民间标语"杀尽汉奸"随处可见。大批伪职人员,却试图通过贿赂,或伪装成"抗日功臣"逃脱清算。 王克敏甚至公开宣称:"我们是为维持治安而任职,比地下钻出来的要好。" 言下之意,伪职官员比地下工作者更有价值。 蒋介石面临两难:不清算汉奸,难以平息民愤;全面清算,又可能引发社会动荡。最终,蒋采取"表面宽大、暗中打击"策略。 戴笠接到密令:组织秘密逮捕行动,集中打击特任级以上伪职官员。 为避免引起警觉,戴笠选择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帮手: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总裁汪时璟。 汪曾暗中向重庆提供情报,自认有"功",认为戴笠不会对自己下手。 这种心理被军统巧妙利用。 戴笠授意汪时璟发出请柬,邀请华北各级伪职官员,参加"团结晚宴"。 请柬宣称戴笠愿给予汉奸"立功赎罪"机会。 对于徘徊在恐惧与侥幸之间的伪职官员,这是一根救命稻草,大批汉奸纷纷应邀赴宴。 宴会初始,戴笠面带微笑,态度和蔼。 伪职官员渐渐放松警惕,酒过三巡后,谈笑风生。 这一幕与1943年,缪斌被戴笠以"和谈"名义,接见后遭灭口的事件,形成鲜明对比。 当时缪斌泄露机密,被当场处决。而此刻,戴笠似乎真的准备"既往不咎"。 酒酣耳热之际,气氛突变,戴笠站起身,掏出一份名单,面色骤冷。 门外,荷枪实弹的军统特工涌入,戴笠声音冰冷:"以下人员,依法逮捕!" 名单念到王克敏时,这位曾叱咤风云的伪政权头目瘫倒在地,面色惨白,齐燮元试图反抗,被特工按倒在地,王揖唐则面如死灰,颤巍巍站着不动。 汪时璟站在角落,表情复杂。 一名特工悄悄走到身边:"汪先生,您也在名单。",这个帮助军统设下陷阱的汉奸,最终难逃一网。 同一时间,类似的"鸿门宴"在全国各地展开。 上海租界,100余名伪职官员在中秋宴会上落网。 广州,军统通过伪造电报诱捕陈璧君、褚民谊,南京,陈群被抓时仍穿着睡衣。 戴笠采取"以奸惩奸"策略,逼迫自首汉奸揭发同伙,原汪伪特工万里浪,被迫协助军统,追捕旧日同僚。 汉奸互斗、互咬的局面迅速形成,截至1945年12月,全国共有4291名汉奸落网。 被捕汉奸下场各异。王克敏在狱中精神崩溃,于1945年12月25日咬断舌头。 齐燮元被判处死刑,执行时民众围观,喝彩声不断。 王揖唐虽年逾古稀,仍被判处死刑,后因年老改判无期,1952年病死狱中。 汪时璟尽管"立功",仍被判处无期徒刑,临入狱前,汪时璟咬牙切齿:"戴笠比我更会演戏。" 1946年3月起,全国法院集中审理汉奸案件。 《审讯战犯汉奸条例》规定,伪省长多处死刑,伪部长级多判无期。 这场始于宴会、终于法庭的肃奸行动,向世人展示了国民政府,处理汉奸问题的复杂面。 一批卖国求荣者,得到应有惩罚,但汉奸清算并未彻底。 权力、关系、金钱在司法过程中,发挥作用,使得肃奸结果参差不齐。 北平城楼上,秋风扫落叶。 汪时璟公馆内,一场"鸿门宴"已成历史。 那些曾在敌人铁蹄下弯腰的人,最终难逃战后清算,时代车轮碾过,留下的是对历史的反思与警示。 这场堪称现代版"鸿门宴"的行动,以其精妙构思和戏剧性结局,成为中国现代史上一个难以忽视的篇章。
1945年,戴笠邀请50名汉奸吃饭,待众人吃完后,他突然说道:现在公布逮捕名单!
笑对的风雨
2025-05-20 16:50:50
0
阅读: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