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一名中国男子以2.7亿的价格,从法国购得了圆明园的兔首和鼠首,当对方要求付款时,他却说道:“我为什么要付钱?这两只兽首本来就是我们国家的珍宝,被你们抢走了而已!” 这话,像一把淬了火的匕首,直插那段屈辱历史的疮疤,也捅破了所谓“文明交易”的虚伪面纱。 这事儿,不少人可能还记得发生在2009年法国巴黎的那场佳士得拍卖会。主角,就是那位语出惊人的中国厦门商人,蔡铭超。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那可不仅仅是几件铜器那么简单。 它们是海晏堂前的水力钟喷泉构件,是中西合璧的艺术珍品,更是那段被英法联军焚掠的屈辱历史的直接见证。一百多年来,它们流失海外,每一次现身拍卖场,都像是在国人的心口上撒盐。 当年的拍卖会上,鼠首和兔首甫一亮相,就引来了全球藏家的激烈竞逐。那气氛,紧张得能掐出水来。就在大家以为这两件国宝又要落入外国买家之手时,蔡铭超横空出世,接连举牌,最终以每个1400万欧元,总计2.7亿的天价,将两尊兽首“收入囊中”。那一刻,拍卖槌落下,现场或许还有人为这位中国买家的魄力暗暗叫好。 可谁也没想到,高潮还在后头。当佳士得拍卖行按照惯例要求蔡铭超支付款项时,他却公开宣布:这个款,我不能付。理由?就如开头所说,这是被抢走的赃物,物归原主天经地义,花钱买回来,岂不是承认了当年掠夺的合法性? 这一石破天惊的表态,瞬间引爆了舆论。国内网友几乎是一边倒地支持,觉得蔡铭超干得漂亮,是“民族英雄”,用一种特殊的方式阻止了国宝在商业规则下的再次流失,维护了民族尊严。可想而知,佳士得那边有多么愤怒和尴尬,他们指责蔡铭超恶意搅局,违反契约精神。 国际收藏界也是议论纷纷,有批评他破坏规则的,也有理解他背后情感的。甚至咱们国家文物局也公开表态,称其行为属个人行为,不赞成“拍而不买”的方式,并强调要通过法律和外交等正当途径追索流失文物。 蔡铭超本人也因此背负了巨大压力,一度被贴上“老赖”的标签,据说还被一些拍卖行列入了“黑名单”。他后来也解释过,不付款的原因之一是这两件拍品无法正常入境。 但无论如何,他的这一举动,确实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将圆明园流失文物的追索问题,再次推到了世界聚光灯下,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历史掠夺文物归属权的深刻反思。 其实,在蔡铭超之前,圆明园兽首的回归之路一直在艰难进行。比如,牛首、虎首、猴首是由保利集团在2000年通过商业拍卖购回的;猪首则是澳门爱国实业家何鸿燊先生于2003年出资购回并捐赠给国家。这些都是通过支付真金白银的方式实现的。 蔡铭超的做法,无疑是另辟蹊径,也更具争议性。他没有选择“赎买”,而是选择了“抗争”,尽管这种抗争的方式在商业社会看来有些“出格”。 那么,鼠首和兔首最终的命运如何呢?是不是就因为蔡铭超的“搅局”而石沉大海了?恰恰相反,事情在四年后的2013年迎来了转机。法国的皮诺家族,也就是当时佳士得拍卖行的母公司开云集团的控股方,出人意料地宣布,决定将家族收藏的鼠首和兔首无偿捐赠给中国。 这一举动,被外界解读为对中国市场的示好,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当然,也离不开中法两国之间良好的文化交流氛围。无论如何,这两件颠沛流离了一个半世纪的国宝,终于以一种体面的方式,堂堂正正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回看蔡铭超当年的行为,我们很难用简单的“对”或“错”来评价。他或许打乱了商业规则,却也唤醒了更多人对历史正义的关注。他的行动,虽然在当时看来结局未卜,甚至有些悲壮,但从长远来看,它无疑成为了流失文物回归曲折道路上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注脚。 它提醒我们,追索流失文物,不仅需要智慧和金钱,更需要不屈的意志和敢于发声的勇气。每一件流失海外的国宝,都承载着一段沉甸甸的历史,它们的回家之路,道阻且长,但我们永远不会放弃。 信息来源:人民网《收藏家蔡铭超:为兽首永远退出拍卖业》
2009年,一名中国男子以2.7亿的价格,从法国购得了圆明园的兔首和鼠首,当对方
谦与谦寻
2025-05-17 18:26:04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