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影友推荐一部拍摄于八十年代的批判讽刺“文革”的老电影《小巷名流》(峨嵋电影制片厂,1985),不次于《牧马人》、《芙蓉镇》。 它是一部少有的以幽默的方式讽刺“文革”时代的影片。之前虽然也有几部,如《雪花和栗子球》、《苦恼人的笑》等作品,主要是讽刺造反派;这类作品往往是泾渭分明地表现斗争,四人帮的那伙人必然是坏人,他们反对的就都是好人了。 《小巷名流》却不是这样。朱旭饰演的主角司马二哥一出场就表演出了小人物的“矫情”,比如逢人就说我的小说就要发表啦,接着又假模假样地让听者给他保守秘密,不要给他四下张扬。场景刚转入“文革”武斗,本来已是泥菩萨过河的司马二哥,却偏要拉着红卫兵大辩论,一旦红卫兵认真起来要对他文攻武卫,他又忙不迭地带袖章背语录,以防挨打挨批斗。 笑,是一种很严肃的艺术。《小巷名流》当然也讽刺了造反派们,如任伟民、高强饰演的那些外强中干的流氓无产者,还有胖大嫂那种“泼妇”。当环境变了,东风压倒西风,这些人物的嘴脸也随之变化。造反派当权时,他们是一副嘴脸,造反派失势被夺权后,他们又变得低声下气。改革开放后,癞子头居然戴上假发,泡上俗气的女人,开着摩托,摇身一变成了商人。还有朱旭左等右盼的省城刊物的编辑等,概莫如此。 影片最后,突然又演绎起小人物的命运。按照电影的讽刺手法,很多人对“文革”的反思,也可以成了随意打扮的小姑娘。毕竟这个世界上风派人物不少呢。 因此我觉得这部电影值得一看。编剧能讽刺的尽量都涵盖了。
我给影友推荐一部拍摄于八十年代的批判讽刺“文革”的老电影《小巷名流》(峨嵋电影制
杨阜与过去
2025-05-14 16:19:14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