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中国准备挖秦岭18公里的隧道,中国急需盾构机,德国开价一台3.5个亿,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5-13 19:36:23

1997年中国准备挖秦岭18公里的隧道,中国急需盾构机,德国开价一台3.5个亿,中国忍痛花费7个亿买了两台!   (信息来源:2021-04-26 新浪财经——美日德长期垄断,德国要价3.5亿!中国用15年把盾构机做到第一)   今天中国被称作“基建狂魔”,高楼大厦遍地开花,高铁公路网遍布全国,这背后,有一种装备立下了汗马功劳,它就是盾构机,号称“工程机械之王”,然而,谁能想到,如今占据全球市场三分之二、风光无限的“中国骄傲”,二十多年前也曾低声下气,看人脸色?它又是怎样冲破技术封锁,从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到世界前头的呢? 故事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讲起,彼时,全长18.46公里的秦岭铁路隧道正处于规划之中,这是中国首次在铁路建设里大规模运用盾构机,面对这样的硬骨头,国内那些传统爆破、人工挖掘的老法子显然不够看,专家估摸着工期没个十年下不来。   为确保安全性和工作效率,国家决定采取进口方案,然而这项技术被少数西方国家掌控,经过多方考察,中国选定了技术领先的德国设备,谁料,这个愿望立刻被当头泼了盆冷水,德国厂家狮子大开口,一台盾构机要价3.5亿人民币!   为了这条关键隧道,中国一咬牙,买了两台,花了整整7个亿,这笔钱在当时是什么概念?足够在北京二环里买下好几百套房子,更要命的是,付了天价,买来的据说是两台二手货。 这高价请来的“洋师傅”不仅金贵,还带来了数不尽的技术麻烦,德国人给的图纸错漏百出,售后服务更是爱搭不理,机器一出毛病,中方只能干瞪眼,然后花大价钱请德国专家。   这些外国专家每天就要收取3000美元,维修过程中还处处设防,拉起警戒线阻止中方人员接近观摩,维修进度更是完全由他们说了算,严重影响工程进展,这已不仅仅是费用问题,更关系到国家尊严和发展命运。 这次窝囊的经历,让中国人彻底明白了核心技术有多重要,除了进口成本高、技术被卡脖子,进入新世纪,“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一铺开,中国对盾构机的需求更是井喷,要是长期依赖进口,经济上扛不住,还可能不知不觉把敏感的地理信息泄露出去。   所以,研发中国人自己的盾构机,不再只是个梦,而是非干不可的战略任务,正是在这种背景下,2002年,“隧道掘进机关键技术研究”被纳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由此吹响了中国盾构机自主研发的号角。 攻坚的重担,落在了中铁隧道集团的肩上,2002年10月,一个18人的盾构机研发项目组成立了,这帮人面临的挑战,简直是地狱难度:盾构机结构复杂得吓人,机械、力学、液压、电气,牵扯几十个领域,精密零件超过三万个,光一个控制系统就有两千多个控制点。   而当时的团队,没经验,没现成的技术参考,不少人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一切都得从头摸索,憋着一股劲,他们踏上了这条比登天还难的路,按照中铁装备设计研究总院院长贺飞的叙述,单是为了突破刀盘刀具这道技术难关,科技人员就付出了将近五年的不懈努力。 汗水总算没白流,苦熬了六年,到2008年,中国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中国中铁1号”终于问世!这不仅是中国盾构机技术从无到有的里程碑,更是向西方技术垄断发出的有力挑战。   可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面对在盾构机领域耕耘多年的美日德等老牌强国,新生的国产盾构机在市场上推广并不顺,花了四年时间,也才从国外巨头嘴里抢下国内10%的市场,不少人心里犯嘀咕:“国产盾构机,真能行吗?”   2012年,机会来了,成都地铁2号线和4号线建设,项目方大胆拍板,搞“1+1”模式,让国产盾构机和进口“洋盾构”在左右线同时开挖,来一场真刀真枪的同台竞技,这场比赛,输不起,每个参与者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   十个月后,结果揭晓,国产盾构机在数项性能指标上皆超越进口产品,漂亮地打了个翻身仗!这场胜利,一下子把国人对自主品牌的信心提振了起来,从那以后,国产盾构机的发展简直是开了挂,超大断面矩形盾构、世界首台马蹄形盾构、世界首台联络通道专用盾构等一堆创新产品接连冒头,不断刷新行业纪录。   到2017年,国产盾构机的销量正式反超国外巨头,坐上了世界头把交椅,从2002年立项,到2017年称雄全球,国产盾构机仅用了短短15年时间,便实现了从跟随到引领的惊人转变,当前,中国盾构机不但占据国内九成以上市场,还远销至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上已掌握三分之二的份额。   中国盾构机的故事,是一曲技术自强的赞歌,也是民族复兴的一个缩影,它们不光在亚洲、非洲、拉美的基建项目里大展拳脚,甚至开始打入欧洲国家的地下工程。   它们凭借过硬的性能、更有竞争力的价格和适应各种复杂地质的强大能力,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也深刻改变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推动着“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

0 阅读:0
叨叨小科天下事

叨叨小科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