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远见在于对交通的部署”

白卉打个比方 2025-04-25 16:17:28
. 宋朝疆域广阔,东临东海,北接蒙古高原,西抵青藏高原,南达海南岛,形成了“一山(秦岭-喜马拉雅山脉)、两水(长江、黄河)、三大平原(华北、江淮、四川盆地)”的地理格局,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讲,宋朝的壮大是有一定的地理原因 . 书名 | 知宋·宋代之交通 作者 |曹家齐 . 宋太祖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削弱武将势力后,将国家重心转向经济与文化建设。汴河、京杭大运河等人工水道成为南北物资运输的命脉,打开了水路通道。官道与驿道并行建设,打通了陆路的交通网。浮桥的建设,更是解决了军事和民用的地域难题。宋朝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条条大路通汴京的往来盛景 .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白居易笔下的大运河,在宋朝迎来巅峰 .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里,汴河码头千帆竞发,茶坊酒肆沿河而建,大宋繁华。 宋的繁华离不开宋的交通部署。 北宋以汴河为轴,构建“四水贯都”的帝国动脉。汴京虹桥之下,漕船如织,年运粮六百万石,汴河、黄河、淮河、长江四水相连,形成“天下转漕,仰此一渠”的交通网。南宋更倚重海上丝路,泉州港“涨海声中万国商”,商船远达阿拉伯,贸易往来为宋带来了无尽的财富,也为后世留下了庇护 . 两宋三百年,从汴河漕船的棹歌到南海商船的帆影,从蜀道铁索的寒光到驿路星夜的蹄声,宋,从来不是来征服自然,而是在山河经纬间留下人文的笔画印记 . 回看宋贸易盛景,若选一件宋瓷装入福船货舱,你会择定窑白瓷的“类银似雪”,还是钧窑的“雨过天青”? .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