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瓷与星群,来看一看圆明园的时间褶皱

白卉打个比方 2025-05-06 15:22:17
. 康熙四十六年,春 . 紫藤花瓣坠入一方未命名的池塘时,胤禛的笔尖正悬在宣纸上。砚台中磨碎的朱砂混着晨露,落成“圆明”二字,像一枚琥珀封存了后来一百五十年的月色 . 那时的九州清晏殿,檐角挂着昆仑山运来的冰凌,乾隆用狼毫蘸取融化的雪水,在《四十景图》题下:“烟波澹荡摇空碧” . 直到许多年后,我站在圆明园后湖的残桥边,仍能听见风中有碎裂的瓷音,那是某个宫女失手打翻的钧窑花瓶,釉色流淌成今人脚下的粼粼波光 你看那过往的历史多美,圆明园的盛景好像历史闪现而过 . 大火焚烧三日后,法国军官私藏了一枚翡翠扳指,戒面刻着“海晏堂”。他们或许不知,这抹东方绿意曾映照过十二兽首喷涌的水柱,子时喷水的鼠首铜像眼里,盛着比塞纳河更稠密的星光 . 去北京旅游的时候,解说员说大水法遗址像凝固的浪,或许他更像一滴属于文明的泪,坠入黄土,长出漫山遍野的二月兰,而圆明园的美学,早已超越园林的概念与范畴,更多的是一个朝代的风华 . 五一归家,翻看「圆明园从前有多美」想一想如今远瀛观的石柱上,青苔正替雕花续写结局。有人看见残存的缠枝莲纹在雨后疯长,攀附着断壁织成一张网,网上悬着咸丰年未落尽的雨,光绪年间未说尽的叹息 . 历史总是给人留下许多遗憾,雨果预言:“解放了的法兰西将把赃物归还中国。”但如今,马首归乡,文明从不在灰烬中死去,而是在裂痕处生长 .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