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乐庄位于青岛胶州市胶莱镇西南部,距镇驻地4.5公里,东邻小回村,南邻西王益庄,北靠青银高速公路,西邻瓦丘埠村。全村原有21个姓氏,后有3姓自然消亡,王姓、姜姓、潘姓人口较多, 分别占13%、10%、9%。 耕乐庄建村于明永乐三年(1405),开始取名“聚金屯”,后改为“京里庄”, 再后来演变为“耕乐庄”。由来一:明朝时名叫宋京里的老人逃难到村,看到村庄周边芦苇丛生,雉鸟飞翔,遂筑屋掘井、垦荒耕种于此,始称“聚金屯”。后人为了缅怀宋京里老人,更名为“京里庄”。后来村民在犁地时耕出一面锣来,拿到村北的官道交易,有刘姓官员省亲路过,认为在京里耕锣,村名和情况不符,不如叫“耕乐”为好,取“鸣锣收兵、铸剑为犁,男耕女织、安居乐业”之寓意,遂更名为“耕 乐庄”。由来二:村庄有位王耕乐老人德高望重,善于讲故事,并粗懂经络针灸和治病偏方,周边村庄的人经过官道,都会慕名来听他讲故事,请他医治疾病。久而久之,该村村民介绍自己时都说是“耕乐”庄的,“京里庄”反而少人提及,村庄遂更名为“耕乐庄”。 耕乐庄清代属胶州利涉乡;1911年属胶州卢公区;1929年属胶县三区;1945 年属胶高县:1947年属胶高县丰隆区;1949年属胶县;1958年属胶县建设人民公社;1959年属胶县马店人民公社;1984年属胶县马店镇;1987年属胶州市马店镇;2012年起属胶州市胶莱镇至今。 明清两朝,耕乐庄村西向北有一沙土铺成的官道,是胶县去烟台的必经之路, 为避免寇匪骚扰,耕乐庄沿村四周建3米宽、1400米长的围子墙。解放后,围墙拆除,河渠平整成农田。在村庄围墙东头,有座李师傅庙,庙内有三个泥塑像,中间一位就是李师傅,“破四旧”时拆掉。 1945年3月,中共党组织在耕乐庄以开油坊为名,设立地下联络点。当时传递 情报用“油纸”(现在的塑料膜)包好情报,塞在油桶的侧面夹层中,手枪塞在油桶的底层,并以卖油为名,在青岛、胶州和高密之间传递情报。先后有20名耕乐庄子弟加入解放军,后来在南下解放过程中进入公安队伍,耕乐庄成为周边有名的“公安村”。 耕乐庄有李师傅庙的传说。在胶水岸边居住着一户李姓人家,其妻暮春误食李 子,14个月而生龙子,全身俱黑,家人恐惧,断其尾,龙腾空北去,移居黑龙江,胶东大地遂干旱。有长者捐款建庙祭祀,祈求胶东大地风调雨顺,子嗣繁衍,不久天降甘霖,夹杂碎冰,后人感激,遂在农历“五月初五”祭拜黑龙。以后每年的农历“二月二”、“六月六”以及大的节日,耕乐庄都有庙会,周边群众赶来祈福。后来虽然“李师傅庙”拆除,但每逢农历五、十还有集市。
耕乐庄位于青岛胶州市胶莱镇西南部,距镇驻地4.5公里,东邻小回村,南邻西王益庄,
念寒评评你好趣事
2024-12-30 11:58:1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