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孟母为何三迁,现代虎妈为何买学区房?
章哥说买房啊
2024-04-10 12:09:21
古代孟母为何三迁,现代虎妈为何买学区房?因为人以类聚,或是想成为某类人,或是认为自己已经成为某类了,那就用学校来给孩子来找同伴,找氛围。
“歧视”本不是贬义词,只是“区别看待”的意思,是人类以及所有生物应对复杂环境的一种本能。吃包子那就歧视了馒头,穿棉袄就歧视了背心,练长跑就歧视了跳高,买老破小就歧视了大别墅。不让孩子考高中而选择中专技校呢,那就是歧视了清北985呗。
孔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其中就有选择同伴朋友的含义。“益友”和“损友”更是《论语》中的名言,选择什么朋友,几乎就是选择了什么样儿的人生。
军人和战友的情义最重,文人和笔友惺惺相惜,病人喜欢找病友探讨病情,隔壁老王和炮友蝇营狗苟,我老找酒友一醉方休。这就是曾子的名言:鱼找鱼虾找虾,土豆专门找地瓜。
并不是说每个人都会限定自己朋友圈子,而是人类的交友能力有限,基本都保持着“150邓巴数字”。也就是只能同时与150人保持相对密切的关系,再多就忙活不过来了。
所以如果一个人想在工作学习上提高,或者是保持住现在的层次不降低,那就必须与占比很大的同类进行交往和交流。否则就是闭门造车了,出门未必合辙。哪怕是写出三体的刘慈欣,虽然生活在山西小城,但仍然和各地的科幻作家保持交流,经常参加聚会,互相促进。
孟母之所以带着孟子来回的搬家,就因为她不想让儿子跟屠夫和干白事的做邻居,也不想让孟子和这些人的孩子交朋友,所以才搬到学校附近。
现在的虎妈们也是一样,他们并不能确定孩子同学的水平,但相信其他家长们的层次,认为他们子弟组成的圈子能对自家孩子有帮助。
当然,加入某个群体未必能成为某种人,狐狸跟着老虎也不过是狐假虎威,但好歹能借到点儿势力呗。总比跟黄鼠狼做朋友强,除了偷鸡跟放屁学不到什么别的本事。
给孩子找圈子也是这目的,不是说跟学霸一个班也能成为学霸,但总比都是学渣强。还是曾子的名言:跟臭棋篓子下棋,只能越下越臭。
很多人肯定是不太认可这观点的,认为圈子不同是不能强融的。马云和强哥的圈子肯定不接纳屌丝,姚明练球的时候肯定也不带着郭敬明。这么想当然没错,但是这不是已经有了明确层次之后吗,而在孩子阶段是没什么界限的,凑在一块儿慢慢儿处呗,以后的事儿看造化。
人类交友其实都是各取所需,或者说是......
...... ......
篇幅受限 余下全文 图文翻阅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