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务资政李显龙,罕见地把中国、印度和新加坡的关系摆到台面上说了个明白。他直

热闹飞帆宇宙 2025-11-28 10:19:35

新加坡国务资政李显龙,罕见地把中国、印度和新加坡的关系摆到台面上说了个明白。他直言中国受老龄化影响,未来经济可能“慢下来”,而印度则因为年轻人口多,有望后来居上。这一席话,不是随口一说,而是他多年政坛经验和一手数据支撑下的判断。 我反复看了他在伦敦那场演讲,最扎耳朵的不是“慢下来”,而是他话锋一转的那个停顿。那一下像在提醒资金方:别把筹码压在一个国家,篮子要分散。他给足印度面子,但紧跟着点名一个刺:印度当年离开区域大自贸框架,相当于把一张通往东亚产业走廊的快车票撕了。这个提醒,不是说印度没机会,而是在告诉供应链玩家,未来订单会更碎、更挑剔,拼的是交付和制度执行。 别被他表面的“捧”带节奏。新加坡的路数一直是三手准备:贸易跟着中国走,安全把美国拉进来,防务合作再把印度带上台。对外话术体面,落地动作务实。这样做不是怕事,是在给自己留回旋空间。小国要活得久,最怕的就是押错方向。 再看中国,老龄化确实在加速,但它带来的不只是压力。我走访过几家工厂,仓库里堆满机械臂,夜班只有两个人看屏幕。人手紧缺,逼着企业把钱砸到自动化上。工程师的供给也在扩容,很多高校的理工科毕业生直接进产线做算法和工艺,一线效率反而上去了。围绕老年人的需求,社区服务、医疗、智能设备这些赛道都在冒头,企业不靠“人多”,靠“人精”和“机器”也能跑起来。 印度的年轻优势是真实的,但要把年轻变成产出,中间有几道坎:电力稳定、土地流转、教育质量、物流效率。班加罗尔的程序员可以写世界级代码,可是往制造业迁移时,厂房、供应商、监管节奏,需要一层层磨合。不是做不到,是需要时间和耐心。 新加坡自己呢?它清楚体量限制,靠的是做“节点”:航运、仓储、仲裁、清算、数据中心。你以为它在谈论谁会称王,实际上它在为“谁来过新加坡的桥”铺路。把各方都请进来,服务费就不会断。 我个人的判断:三到五年内,复杂制造的核心仍在中国沿海,印度会拿到更多中低复杂度订单,同时在软件和服务外包继续扩张;新加坡赚的是连接费和规则溢价。真正的变量,是AI和自动化下沉速度,还有各国为产业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等到交付稳定、能耗可控、政策确定性都到位,年轻的红利才会变成真金白银。 最后留个问题:当资本从“人多”转向“效率高”,你觉得谁能先把承诺变成稳定的出货单?

0 阅读:1981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69

用户10xxx69

12
2025-11-28 16:21

一个大队级别的人会什么呢

用户10xxx42 回复 11-28 22:02
讨论一下中国才有存在感,这烧村民太狡猾了

天山雪莲

天山雪莲

8
2025-11-28 13:37

看好印度不看好中国,新加坡眼瞎了吧,拭目以待吧。

小黑

小黑

5
2025-11-28 18:21

村干部有啥眼光

默然

默然

3
2025-11-28 20:34

他只说了人口结构对比,却不告诉你人口综合素质对比,更没有跟大家说文化、制度、法律规范的对比,这显然不是一个成熟的领导人看问题的方式。

智者千虑

智者千虑

2
2025-11-28 18:48

但是他没有把印度人性懒惰算进去

中国人在中国 回复 11-28 20:37
他眼光不如老李,老李早对印度不看好了

流浪

流浪

1
2025-11-28 19:47

新加坡就是四姓家奴!安全靠美国,贸易资金靠中国,未来靠印度,资源靠马来西亚

欢声笑语

欢声笑语

1
2025-11-28 18:03

新加坡以后别老掺和中国的事情,你需要懂得并保持国与国的距离。

猜你喜欢

热闹飞帆宇宙

热闹飞帆宇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