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德媒刊文声称,中国当下面临两个道路选择。其一是,收复台湾。其二是,

小依自强不息 2025-11-28 03:19:41

11月24日,德媒刊文声称,中国当下面临两个道路选择。其一是,收复台湾。其二是,进一步进行内部改革。德媒声称,如果中国将这一阶段性的战略平衡误读为有能力在台湾问题上通过强势手段与日本及其盟友“正面碰撞”,则可能重蹈晚清甲午战争的覆辙——因战略冒进暴露其脆弱,最终吞下深远代价。 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参加科举的台湾举人汪春源攥着被雨水浸透的奏折,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他带着台胞的泣血心声,冒雨跪在都察院门前,那句“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的呐喊,穿透百年雨幕仍震人心魄。 这段历史从来不是“战略冒进”的教训,而是国家贫弱、主权不固时连“选择”资格都已丧失的必然恶果。 德媒将台湾问题与内部改革对立,难道忘了晚清的悲剧根源从来不是“选择”太少,而是主权被践踏时连“选择”的资格都已丧失? 1894年的黄海海面,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撞向敌舰时,瞭望台上的罗盘指针疯狂转动。 定远舰管带刘步蟾炸舰自沉的火光里,将士们的血性固然可歌,却难掩清廷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的荒唐。 彼时的清政府在外交上摇摆不定,最终在日军的坚船利炮下被迫签下《马关条约》,把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拱手让人。 台湾问题不是外交选项,而是刻在国家基因里的核心利益,正如国台办所言,这是牵动全体中国人民民族感情的大事;内部改革则是国家发展的永恒课题,两者从来都是同根共生的一体两面。 这些年大陆推进改革开放,经济实力持续跃升的同时,便利台胞入境的“快捷通道”、保障台胞就业的“同等待遇”,从福建平潭的台胞创业园到江苏昆山的台企产业园,实实在在的举措都在证明,统一是两岸发展的共同利好。 德国媒体提到的“与日本及其盟友正面碰撞”,更忽视了一个关键事实:辽宁舰甲板上歼-15战机腾空而起的轰鸣,福建舰电磁弹射器蓝色电弧的跃动,这些画面与1894年致远舰锅炉爆炸的浓烟,早已是两个时代的注脚。 日本陆军少佐桦山资纪的日记里,“令人垂涎”四个字被反复圈点,这个伪装成商人潜入台湾的侵略者不会想到,百年后某些势力的小动作,不过是历史野心的拙劣复刻。 今天的厦门五通码头,台胞陈先生拿着居住证通过自助通道,屏幕上“欢迎回家”的字样温暖醒目。 而1895年的基隆港,台湾民众挥舞着“抗倭守土”的旗帜,用血肉之躯抵挡日军登陆。 两个场景,同一种信念——国家统一,民族尊严,从来都是刻在骨子里的答案。 中国的发展道路从不由外人指手画脚,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完全统一,是历史定论,也是必然结果。 这种统一不是“战略冒进”,而是维护国家主权的正义之举,是对甲午之殇最好的告慰

0 阅读:1
小依自强不息

小依自强不息

感谢大家的关注